政府花钱买服务,为何3成项目流标

20.05.2016  11:33

  今年年初,南京市民政部门市级层面拿出800多万元采购资金,首次委托代理公司,在全市率先启动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试点工作,涉及65个民政职能项目,其中有37个养老、未成年人保护、助残、助困等服务项目,以及28个街道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项目。然而记者近日从市民政局官网等渠道发现,这些为社会组织量身定制的民生服务项目,却有三成“流标”,不得不进入二次招标阶段。

  好的民生项目,有服务人群,有专业的社会组织参与,政府给基本人员经费,为什么会遭遇流标?扬子晚报记者展开了调查。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董婉愉文/摄

  记者调查

  流标项目有大有小,二次招标仍有流标

  在南京市民政局官网5月13日公布的“市级公益创投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社会组织支持性服务项目成交公告”上显示,政府购买资金分别为20万元的栖霞区栖霞街道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社会组织支持性服务项目,秦淮区红花街道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社会组织支持性服务项目流标;在“南京市市级公益创投养老服务项目(第二批)成交公告”上,六合区和高淳区的社区养老服务项目到应标截止时间,无供应商投标,作流标处理。

  记者发现,流标的服务项目从扶持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到养老、未成年人保护,到社区矛盾调解和治理等都有,政府扶持的资金在5万元到社区中心项目的20万元之间。记者统计了一下,在65个政府购买的服务项目招标中,有超过30%的项目流标。记者获悉,在近日对流标项目举行的二次招标过程中,依旧有几个项目无人问津流标。

  “从原因上来说,资金多少是一方面,社会组织的能力也是一方面。”一位参加公益创投招标项目评审的社会学专家分析说,一些服务项目门槛并不高,对于社工专业的要求也不苛刻,流标的原因可能是离开主城较远,服务的半径过长增加服务成本。而超过一定资金的“大宗服务项目”流标,很可能与一般的社会组织能力普遍偏弱有关,以上述流标的栖霞区和秦淮区两个“社会组织支持性服务项目”来看,这个项目是扶持、孵化和发展服务当地群众的专业社会组织。“这些组织自身刚刚起步,哪有实力帮助别人孵化和成长?”而较成熟的主城的专业社工组织,由于较为偏远干脆直接放弃了应标。

  此外,记者还发现,一些比较专业的服务项目,如资料登记归档、地名统计、制作专题视频资料等,也因公告效应趋弱、企业或社会组织知晓率较低或准备仓促等因素,而遭遇流标。

  主城服务项目烫手,郊区服务项目冷清

  “我们是南京最早进行居家养老服务的机构,拥有丰富的服务失能半失能老人经验”、“中心在全市最早开展养老服务连锁化运营,借助机构养老的力量,可以向居家老人辐射”、“服务老人,不仅要专业化,还要有特色,我们在高龄老人的情感陪护方面优势明显”……这是本月举办的鼓楼区某街道的养老服务项目,政府购买资金只有5万元,却吸引来12家社会组织竞标。

  负责民政项目招标代理的“江苏大友”负责人介绍,这12家社会组织大部分具有3A资质。最终“鹤颜服务发展中心”以微弱优势中标。意料之中的是,在37个养老等服务项目中,只有位居主城区的竞争激烈。郊区项目无论是社会组织支持性服务项目,还是比较单一的为特殊人群服务的项目,普遍遇冷,导致流标现象。

  如六合横梁街道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拿出1200平方米作为社会组织的服务项目招标,却没有一家社会组织前来。更有趣的是,记者某天作为项目招标评审发现,一个上午三个服务项目均因为应标者寥落,分别只有一个社会组织(含企业)来应标。“江苏大友”负责人说,即便这样,这些组织也是他们出面邀请来的。

  “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是一个新事物,在各地也是刚刚起步,社会治理与真正的市场行为相比,远未成熟。”市民政局一位负责人表示,社会治理要求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组织来做,需要政府把项目和资金拿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发动社会力量制定规则进行监管。他说,把好事做好,也需要一个过程。

  听听各方说法

  社会组织管理局局长:

  南京社会组织数量虽多,但普遍散小弱

  南京市民政局社会组织管理局局长张国胜针对“流标”现象说,眼下南京的社会组织实力普遍偏弱。全市今年拿出来招标的28个社区综合服务项目,每一个政府都拿出20万元,但需要社会组织满足辖区居民的11类诉求,对社会组织要求较高。一些应标的社会组织刚面对专家评审提问,就捉襟见肘漏洞百出,很快便败下阵来。

  参与湖南路、宝塔桥街道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并在竞标中失利的“爱心传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马连平告诉记者,自己组织的能力单一,但会考虑与其他组织合作做服务项目,抱团发展增强实力。

  担任评审的南京市社科院副研究员李义波认为,今年民政部门购买服务项目要求一个社会组织最多申报3个项目,目的是让更多社会组织来分得政府的“一杯羹”。“然而远的做不了,钱多的竞争激烈,实力不具备,导致在市区同样的评审标准下,他们很难达75分中标线,项目流标较多也就不足为奇。”他分析,也有不少社会组织对政策理解不清晰、准备不充分,缺少社工领军人物及经费持续后劲,导致他们不敢也不能来应标。“目前的社会组织普遍散小弱,专业社工介入不均衡,与传统社区服务没有实现科学划分。

  其实,南京市的社会组织总数已经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之首。据统计,在市民政部门备案的有3.1万家,登记注册的有1.1万家。他们活跃于全市各个角落,已成为南京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的新军。

  南京市公益创投协会负责人常建东说,从近年的探索实践看,政府购买服务给社会组织创造了生存和发展机会,每年市区两级政府在公益创投方面的资金都在追加,今年从800万元“大餐”情况看,社会组织的“抢食能力”仍比较弱。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年民政部门委托代理公司购买服务也是在流程上的进一步完善,尽可能实现社会组织间竞争的公平公正。针对今年的流标现象,尤其是郊区项目遇冷,会根据服务半径的因素考虑出台有差别的购买政策,推动社会组织稳健发展。

  社会组织负责人:

  政府要求更加规范,组织普遍未准备好

  “5月3日,市民政局官网上公布了此前第一批民政购买项目流标的消息,我们知道今年中标难度较大,尤其热门的项目。但毕竟有着几年的服务经验,我们开始着手准备这些项目的第二轮招标材料。“玄武区爱杺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陈金松告诉记者,因为组织落户玄武区,他在流标的项目中看好“玄武区玄武湖街道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社会组织支持性服务项目”。该项目属于街道一级的社区服务中心项目,政府出资20万元,除了承接以往政府要完成的养老、未成年人服务、为特困家庭及人群的各项综合服务外,还要培育孵化专业社会组织,帮助他们生存及成长。

  该项目的标书是这样陈述的:玄武湖街道仙鹤门民生服务分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位于仙居花园26号,面积1000平方米,其中社会组织服务600平方米。为更好地推动街道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将采取“政府资助、社会运作、居民受益”的运营模式,面向社会进行项目竞标,择优选择第三方组织承接中心有关社会组织支持性服务工作。

  5月13日,与“爱杺树”一起参加应标的共有十几个社会组织,共同接应不久前流标的十几个项目,因此中标几率高了很多。陈金松在这个过程中分析了诸多社会组织落败、项目流标的因素:项目的制定方如街道社区等,对服务的目标人群十分明晰,对服务的团队和手段要求也很精准,有的甚至是挑剔;此外对于项目报告书、资金使用方案、介入专业社会工作的频次等都有要求。“我还看到有个社会组织就因为没有把竞标书密封而被取消了资格。”陈金松透露,一方面是政府不断规范的要求,一方面是没有完全准备好的社会组织,造成流标频率较高。

编辑: 廉昕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