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徒“精准”推进民生工程

16.11.2014  14:15

  清洁水源 扶助就业 新建校舍 方便就医

  新华报业网讯  宗根林最近有个想法,想同村民一起给市、区领导去送锦旗。这位69岁老汉,是镇江丹徒区江心岛上的农民;而送锦旗的缘由,是江中这个小岛近日终于用上了真正的自来水。

  “原来也有自来水,水浑浑的,经常出现螺蛳头。”老宗说,这次,政府投资5000多万元,专门为小岛上2万居民送来了自来水,从长江的夹江水资源保护区取水,24小时使用清洁水源。

  不过,老宗和乡亲们要送锦旗,让区委区政府领导给劝阻了。“解决民生实际问题,提升民生整体水平本来就是党委政府的头等大事。”镇江市丹徒区委书记陈琳说,要将实惠真正落在群众身上,基层干部需要做的,是精准找到群众盼望政府做的事,并立即付诸行动。

  就业,是民生之本。今年50出头的孙琴,亲身感受到政府对就业的重视。丈夫因病去世之后,区就业管理中心帮她在铭基商贸城找到一份销售办公家具的工作。今年,她有了自己当老板的想法。就业管理中心上门服务,帮她办理创业扶助资金。7月,孙琴300平方米的办公家具销售部正式开业了。“没有就业中心帮助,当老板我只能想想。

  “有了就业,就有了收入;有了收入,就有了消费;有了消费,就有了需求;有了需求,就有了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了,老百姓才能都过上好日子。”丹徒区区长张映桥说,本着这一理念,近年来,区里把就业重点放在农村新成长劳动力、被征地农民、返乡农民工等有就业愿望的人群,让想就业、能就业的基本都能实现就业目标。

  教育是民生之基,涉及人口最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最直接。丹徒区教育局局长曾明泉介绍,这两年,全区共拆除农村中小学旧校舍36833平方米,开工新建校舍8552平方米,加固35067平方米;全区易地兴建中心幼儿园7所,改、扩建中心园9所,“彻底拉长了农村幼儿教育这块短板”。在丹徒主城区,总投资2.3亿元的宜城中学于今年9月建成开学。“你去看看茅山老区接送学生的专线车,那才叫高级。”曾明泉说,62辆车子是财政投入1310万元购置的,每辆车都装有GPS定位设备,区财政每年还给予115万元的运营补贴。

  卫生事业是民生之翼。“现在看病,真是方便了。”正在丹徒区辛丰镇南岗村卫生室看病的村民吕琴对记者说。她刚才肚子疼,家里人骑车送过来,几分钟就到了,丹徒区现有行政村88个,截至目前已建成达标的村卫生室49个,创建省级示范村卫生室6个。村级医疗机构基本实现“15分钟就医圈”要求。村卫生室房屋装修工程完成后,区卫生局统一配送“嫁妆”,包括电脑、打印机、候诊椅、治疗车。鉴于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待遇偏低,乡村医生队伍一直欠稳定,卫生部门组织招聘考试,让一大批乡村医生进入了事业编制,56名乡村医生通过继续教育取得乡镇执业助理医师证书。“这不仅稳定了队伍,而且提高了医疗业务水平。”区卫生局负责人说。

  本报通讯员董 帅朱则野

  本报记者晏培娟朱新法

  

编辑: 莫小羽、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