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县向三百七十一个村(社区)全面派驻“第一书记”

26.03.2017  11:45

  3月的丰县,新芽初绽。这个春天,丰县党员干部“大走访”的脚步更加密集。从“走村串户工作法”,到全面派驻“第一书记”,丰县群众感受到的,不仅是干部作风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县委县政府的大政决策中,增加了民情民意的权重。

  3月17日,丰县梁寨镇腰里王村新品苹果栽培示范园内,记者看到村民孟月侠、李淑华等人正在园内为果树剪枝。孟月侠说,示范园种的是从国外进口的新品种,不仅果品含糖量高,产量也比老品种增加一倍。“我们村果树品种的更新,多亏了上级领导干部的走访和呼吁。

  梁寨镇苹果种植面积较大,但近年来,由于果树老化,苹果产量低,且品质不好,卖不上好价钱,果农对此颇有怨言。2013年起,梁寨镇在全县率先推行“走村串户工作法”,镇党委委员王峰来到腰里王村走访,发现了这一问题,并反馈到镇党委。镇党委决定为腰里王村及其他果树种植专业村更新果树品种。目前,全镇已有5000亩果树改种了从国外引进的新品种MT-337。

  随着从梁寨发起的“走村串户工作法”在全县的推广,驻村干部走访发现,梁寨果农面临的问题,在大沙河、宋楼等果品大镇同样存在。2015年县委县政府经过深入调研和反复论证,决定在全县范围内更新果树品种。到目前为止,全县已更新果树达6万亩,其中采用国外新技术矮砧密植的MT-337就有2万亩,为丰县果业的可持续发展增添了活力与希望。

  从一个村到一个镇,再到全县,一条更新果树品种的“民意”,就在丰县干部“走村串户”的脚步中,一步步上升为县委县政府的决策,惠泽更多百姓。记者了解到,早在省里部署“大走访、大落实”和徐州市部署“百千万”活动之前,丰县就已经在全县开展了“走村串户工作法”——全县选派党员干部742名,进驻371个村、社区,进行走村串户听民声、解民忧、帮民富,切实回应民生诉求。统计显示,两年来,驻村干部共走访群众16万余户,为群众办实事达2600余件,协调帮扶资金(贷款)1.53亿元,调解化解矛盾纠纷1000人次。

  丰县大病救助基金也是根据民情诉求而建立的。干部们走访发现,全县低收入人口有49%属于因病致贫。为此,去年10月该县在徐州市率先将全县所有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纳入医疗救助范围,目前已救助4522人次,计1730.6万元。

  “我们的‘走村串户’,不同于普通的访贫问苦,也不仅仅满足于给群众修条路、建座桥,而是让驻村党员干部深度了解民生需求,收集一线民情信息,重点关注共性问题,并以此作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丰县县委书记王克华说,目前全县已有十多项政策,是在走访中依据民情民愿而出台的。为贯彻省委“大走访、大落实”活动部署,今年初,丰县在“走村串户工作法”基础上,向全县371个村(社区)全面派驻“第一书记”。“第一书记”由26名县处级领导干部和345名科级干部组成,派驻时限为2017-2020年。 “与先前的‘走村串户工作法’相比,‘第一书记’制度更凸显大走访的长效机制和干部的责任意识。” 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曾鹏说。曾鹏向记者讲述了他走访中的一个画面:在梁寨镇梁寨村一户残疾人家里,这位残疾人正躺在床上,蓬头垢面,胡子拉碴,他的老母亲在给他做饭。“像这样的人家,你给他几百块钱,都不如请志愿者定期给他理理发、洗洗澡管用。”他告诉记者,只有带着责任和担当走进百姓家里,才能摸清他们最迫切的需求。

  截至目前,“第一书记”已走访家庭2万余户,撰写民情日记万余篇,收集梳理群众意见、建议1000条,为县委科学决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和重要参考。“我们根据党员干部走访反馈上来的问题,初步梳理形成了基层组织、基础设施、创业富民、医疗养老、环境整治、民生改善等8大类。对此,我们从构建机制入手,推动各类问题加快解决。”县委副书记、县长娄海说。

  针对这些问题,丰县已排出了初步的解决计划:今年计划投资2000万元,实施24个经济薄弱村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全面实施177个帮扶项目,确保3.1万低收入人口实现脱贫。值得一提的是,丰县正在进行大走访“民情大数据”建设,目前收集的民情资料已初步和智慧丰县平台对接。王克华告诉记者,“第一书记”如果单兵作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很有限,但他可以起到民情信息员的作用,把走访发现的问题输入大数据平台,全县各职能部门对涉及自己职能的数据进行归纳统计,这样就能集全县之力,解决民生难题。(通讯员 石培明 记者 李先昭)

编辑:顾名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