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影视“中介”呼之欲出

28.10.2015  17:11

              受访者: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电视制片委员会会长张明智

  采访者:《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 李彦

  当下,中韩两国影视机构的交流合作日益频繁,很多优秀影视作品受到两国人民的共同喜爱。比如,韩国影视作品《大长今》《来自星星的你》等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中国的电视剧《长征》、新版《三国》等也受到韩国民众的赞扬。在中韩影视机构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为此,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制片委员会和韩国电视剧制作社协会共同在山东省荣成市举办了中韩影视峰会。《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就相关话题独家专访了电视制片委员会会长张明智。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中韩两国在文化差异方面不像跟欧美等国那么大,近年来两国在影视方面的交流、合作较多,尤其在综艺节目、影视剧方面的合作成绩有目共睹,如今韩剧在中国已经培养了相当一批受众,您认为这些成绩的取得是谁的功劳?

  张明智:中国每年引进的韩剧占比较大,而且都在主流渠道播出,所以韩剧在中国形成了一股较强的“韩流”。“韩流”进入中国,且形成很大的影响力,应该说咱们的翻译团队功莫大焉。那些引进的韩剧如果没有那么好的翻译人员——他们对声音的塑造、表达以及对台词的理解、处理等,对韩剧的播出形成了强大支撑,恐怕韩剧在中国的影响力就没那么大。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从业界了解到,中韩在引进电视剧方面贸易不平等,我们引进得更多一些,近年来我们在韩剧引进上也放慢了脚步。您对此怎么看?

  张明智:中韩电视剧从产量上看,韩国电视剧的数量比我们少多了。我们一年将近8000集的播出量,韩国前些年的播出量一年才2000多集,近几年发展较快,播出量增长到一年4000多集。我们每年引进他们的电视剧占比较大,但是他们引进我们的电视剧很少,他们即便买了中国的电视剧也不在主流渠道播出,从这点看,韩国方面过度保护了。中国讲究礼尚往来,其实这就有一个度的问题。但他们电视产品的输出策略、营销能力确实强于我们。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从影视机构了解到,双方在综艺节目、电视剧制作方面,合作成功的案例比较少,合作理念、制作流程、生产管理及经营模式都不太统一,合作的过程比较纠结,时有发生被欺骗的事情,在交流、沟通、诚信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您觉得该如何解决?

  张明智:不诚信的行为确实有,我自己就遇到过,中方、韩方的影视机构也有遇到类似的问题。所以双方的影视公司希望双方协会有一个相应的中介机构来负责合作事宜,为中韩影视合作起到保障作用。比如由双方相关协会出面来牵头组织,有利于双方合作的成功。

  中国的市场、中国的资金对韩国影视公司很有吸引力,他们曾向我表示,虽然韩国拍出了《明成皇后》这样的剧作,但像中国大的电视剧制作项目,他们望尘莫及,中国在制作方面明显强于他们。但在拍生活剧上,对生活的理解、对生活细节的把控、对儒家文化的感知,韩国导演确实更为细腻。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有关中韩影视方面的论坛很多,论坛上大家多是就宏观方面进行探讨和交流,但在这次论坛上,针对中韩影视合作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双方如此坦诚交流,没有冠冕堂皇的话,是很少见的。

  张明智:确实,我参加过很多更高层面的论坛,但像这次论坛上大家如此坦诚相见的比较少,大家都讲得很实际。可谓是最坦诚、最开诚布公、最接地气的一次论坛。对中韩合作当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怎么来破这个局,双方都希望通过这次交流、沟通来解决,这也是我们举办本次论坛的初衷。

  中国和韩国同属于儒家文化圈,儒家讲究和,和睦,合作,友好相处。双方合作要在共赢的基础上,这样合作的成功率才高。这次韩方来的每个人都带着好几个项目。我想,双方将来在加强合作方面,有可能会打破壁垒,在合作过程当中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共同享受两国的政策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