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特稿] 味 道

26.09.2015  08:45
   “姐,你中秋节回来吗?

  “不回去了,我要出去旅游了,现在过节没有意思,不就吃块月饼吗,也没有什么味道。

  味道?楼上隐约传来歌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这首流传千年的《水调歌头》又有着怎样的中秋形式与味道?生活虽朴素,却富有诗情画意,物质虽简单,却充满活力与期盼。不由地记起儿时中秋节的欢乐与笑声,正值秋收的季节,再忙,等到月亮冉冉地从东方升起时,奶奶也要放下手头的一切,端上摆满了苹果、梨、柿子、月饼的大圆盘,放在院子里月光能照到的早已摆好的凳子上,对着月亮点上三柱香,敬上三杯酒,磕上三个响头,片刻后,一家人围在一起分享中秋节特有的味道;现如今呢,不由的对过节的方式生出自己的疑虑,社会进步了,物质丰富了,生活的节奏的加快了,我们却忙于工作,没有时间回家陪陪父母,我们忙于旅游,把中秋节的味道随意地抛洒在旅途中,还一个劲地抱怨过节真累,我们忙于自己的前程,月饼的味道再美,却只能用来香甜了别人的嘴。

  中秋节的味道哪儿去了?其实它的味道一直在那儿,一直没有变,变化的是我们过中秋节的心境。吃月饼赏月便是多年的味道,这是自古以来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从周代起,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到了唐代、宋代,中秋赏月、玩月就颇为盛行。时代的变迁,风俗的演进,如今我们已然不必像古人那样举行隆重的祭月仪式,但赏月依然是中秋的主题,父母年老留守家乡,儿女为了生活四处奔波,在中秋节到来之际,做为儿女我们可以放下手头的一切工作回家陪陪父母,也可以把父母接到自己的身边共度佳节,还可以与父母一同远游。当中秋的圆月冉冉升起时,在月光的照耀下,一家人围在一起,吃着香甜的月饼,品着诱人的水果,说说工作,话话家常,听听父母的唠叨与嘱托,讲讲自己的艰辛与拼搏,既缓解了平时工作的忙碌与压力,也尽了为人子女对父母的一片孝心。

  中秋节的风俗有多少,中秋节的味道就有多少,能否找到中秋节的味道,重要的是要有一个淡泊的心境,远离功利的枷锁,不被一枚小小的月饼束缚。

  (作者杨杉系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