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团圆日,幸福来敲门

16.09.2016  17:32

  今年中秋节,因为受不速之客今年第14号台风“莫兰蒂”的影响,我省大部分地区都是风雨天气。但是,风雨阻断了月光,却阻不住浓浓的佳节味:一顿团圆饭,一块亲情饼,一次邻里会,无不透着浓浓的亲情、友情、家国情。


   连云港:月饼最暖孤儿心


  大伊山北面有座校园,校园一角是灌云益海助学中心,这里集中供养着全县99名孤儿。中秋节,记者随助学中心负责人王英和连云港师专支教大学生来到这里。


  “王妈妈好,张颖姐姐好!”小学部的20多个孩子清脆的童音充满了亲情。99个孤儿一个妈,孩子们无论大小都喊王英“王妈妈”,助学中心就是他们的家。为了辅导孩子的英语,连云港师专支教大学生坚持了两年半,中秋之前恰逢新学期开学,支教的姐姐也要换第三批了。从今天起,大四的张颖因为要考研了,把接力棒交给大三的吴雨雯等几个同学,既给孩子们送月饼,又让新的支教姐姐和王妈妈、孩子们见个面。


  周婧奕、顾远等几个同学,给孩子们分发月饼和五子棋、斗兽棋等礼物。张颖告诉记者,每个周六,支教的同学们从市区自己坐公交再转快客、出租车,辗转1个多小时到这里来为孩子们辅导英语,风雨无阻。跑了两年多,这里的孩子她基本上都能叫出名字,现在要分开了,真有点舍不得。


  “王妈妈”几年来负责几十号孩子的饮食起居。她告诉记者,孩子们把助学中心当作家,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有了妈妈、有了家,不喜欢别人喊他们孤儿,连暑假他们都是在助学中心度过的。


   南京:颂歌中秋·梵音牛首


  “感恩每一支鲜花带给我芬芳,感谢每一缕阳光托起我的希望……”中秋节,“颂歌中秋·梵音牛首”音乐会在南京牛首山文化旅游区佛顶宫禅境大观拉开帷幕。居士、法师现场演奏中国传统音乐,吸引不少游客驻足流连。


  “我最喜欢法师们演唱的《佛宝赞》,旋律悠扬,充满禅意,在中秋节聆听这首千年以前的古乐,让我觉得内心安宁祥和,古乐也蕴含了对亲朋好友的诚挚的祝福。”39岁的舒必香家住南京大厂,一家七口早晨不到七点出门,特意来牛首山聆听音乐会。


  人群中,一群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格外引人注目,他们是来自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的学生,在南京理工大学交流学习。“我们的德国教授是华裔,在还没有来到南京之时,就向我们推荐牛首山。”德国小伙儿Jonas说,“我们一行八人早就约好来牛首山过中秋。聆听天籁梵音、诵心经、品月饼,让我感受到特别纯粹的中国文化。我也用社交媒体向德国的亲人送去了祈愿祥和美满的祝福。


   如皋:和谐邻里情,幸福来敲门


  “刘哥快进来,刚出炉的蛋黄月饼好了!”中秋节下午,记者来到如城街道华府御庭7号楼701室的陆志梅家中,还没走出电梯,就闻到了月饼的甜香味。


  陆志梅家的门敞开着,客厅里围着不少人。202室的王奶奶从家里拿来了肉松;301室的小许戴着手套站在烤箱旁,等候月饼出炉;陆志梅和5楼的小吴一个擀皮儿一个包馅儿,配合默契。702室的刘彬拎着刚买回来的细豆沙来了。“刚才看到刘哥在群里发的图片,我也来帮忙。”说话的是401的冯云,“我负责刷蛋液、撒芝麻!


  社区书记黄辉告诉记者,7号楼一单元的十几户人家邻里关系特别好,还建了个微信群,有什么消息都会互相通知。“大家更多地还是串门儿拉家常。敲敲门、聊聊天,不仅仅是在群里和谐,日常生活中更和谐!


  “今天是街道举办的‘敲门日’,既敲开邻居之间的和谐之门,也敲开如城街道‘你好,邻居’系列活动的启动之门。”如皋市委常委、如城街道党工委书记刘向阳说。


   泗洪:贫困户喜喝“翻身酒


  15日傍晚,泗洪县朱湖镇柳元村村民葛景兵家忙起了团圆饭,院子里的小圆桌上,摆上了月饼和酒,厨房内,鸡、鱼、肉等待下锅,“已经五年没正式过个中秋节了,今年得痛痛快快地好好过一个!


  “自己做梦都没想到,这好日子还能回来!”2010年,葛景兵看身边朋友参与高利集资,向亲戚朋友借了10万元也投了进去。很快,钱都打了水漂。“逢年过节,要债的都找上门来,害得我们都不敢呆在家里,真是想死的心都有。”妻子臧玉珍在一旁说。


  2013年,葛景兵一家人被列为贫困户。考虑到葛景兵有养猪经验,为他办理了小额扶贫贷款,并派兽医人员定期指导。葛景兵第一年投入2万元,养了20头猪,一年出栏两次,年底还了欠款2万元;第二年,又办了5万元的扶贫贷款,扩大规模,年底净赚了近5万元;去年生猪行情再涨,每头猪卖价都在二三千元,还清了所有欠款、贷款,还有结余。今年,生猪行情更加看好,他家的日子越发红火。“党和政府的扶贫,让我翻了身,这才是舒心的团圆节啊!”葛景兵夫妻露出了自豪的笑脸。


   泰州:环球灯光节市民享“盛宴


  9月14日晚,“海船长环球国际灯光节”在泰州香草湾薰衣草主题庄园拉开了神秘面纱,络绎不绝的市民、游客慕名前来观赏。


  一进入景区,立即置身灯的世界、光的海洋。色彩斑斓的各色造型灯光秀有动物主题乐园、南瓜车、奇幻城堡、奇幻森林、时光隧道……还有一座高十几米、名为“Dream之星”的灯光造型,令在场市民、游客目不暇接。最为吸引年轻人的是一座巨大的心形灯光舞台,原来这是主办方倾情打造的“求婚广场”。“听说泰州也有灯光节了,就带着朋友一起来看,确实很震撼、很漂亮,也拍了好多照片。”带着女朋友一同前来的扬州游客李滨兴奋地说。


  3000万颗LED灯、上万盏彩灯、共计100多组造型组成的“海船长环球国际灯光”大型灯光秀,将一直持续到10月中旬,让市民和游客共享一场似真似幻、极致浪漫唯美的视觉盛宴。市民王旗峰说,与家人、与爱人,漫步于这光影斑驳中,如同行走于银河之上,宇宙之中,感受到了那份脱世与超俗。


   无锡:藏家儿女细品“小笼包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15日早上,位于无锡的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新生宿舍里,传来了一阵高亢的歌声,无锡首批西藏专项生迎来了他们在江南的第一个中秋节。


  今年,共有37名西藏专项计划生考取了无锡的高校,主要分布在江南大学、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和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3个学校。


  “我又去吃了一次无锡的小笼包,甜甜的,很好吃。” 就读于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的边玛曲珍,虽然刚来几天,却对无锡的美食情有独钟。9月10日,当她坐了40多个小时的硬座火车抵达无锡,吃到的第一顿饭就是无锡的小笼包。带着甜甜汤汁的小笼包,让曲珍对无锡有了美好的第一印象:“这里的人一定也像小笼包一样甜甜的。


   盱眙:山里留守娃吃上团圆饭


  “孙老师,你做的饭菜有妈妈的味道。中秋节好开心!”15日中午,盱眙县仇集中学九(1)班的徐影拉着孙倩老师的胳膊说。


  位于苏皖交接山区的仇集中学,全校247名学生,有69名留守儿童。近期,全校为这些山里留守娃组建了“新家庭”,30名老师和他们“配型选对”,让每一个留守孩子既有严格的“山爸”,又有慈爱的“山妈”。 今年中秋节,学校有5名留守娃不能和自己的父母团圆,他们的“山爸山妈”走进了他们的家庭。徐影的家最远,在大山深处的凤山村,道路崎岖,汽车开不进去。一大早,孙倩老师便带着精心准备的菜肴、月饼,和爱人及3岁的宝宝骑着摩托车向徐影家出发。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颠簸,孙老师一家人10点30到了达目的地。


  “山爸修电,山妈切菜,奶奶忙着去淘米。”带着宝宝做游戏的徐影,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开饭啦!”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喝着果汁,品着月饼,吃着“山爸”“山妈”精心制作的饭菜,团圆的味道越来越浓。


   盐城:跟着达人学做月饼


  “20克油皮、11克油酥,大家各扯一个小团,称一下,揉一揉。”15日上午,盐城市博物馆内,手工月饼制作达人——盐城中学教师陈娟做着示范,10组亲子家庭跟着学做月饼。捏揉搓擀,亲子席上,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都格外认真,一招一式有模有样。一旁,许多没能报上名的家庭也冒雨前来围观。


  “中秋节有赏月、祭月、吃月饼的传统,我们结合地方民俗,让孩子们体验月饼制作过程,了解传统文化,增强动手能力。”组织这次活动的中国海盐博物馆开放部副主任黄明慧说。


  莲蓉、蛋黄、豆沙作馅,8岁的徐艺航很快就完成6个手工月饼,兴奋地在上面盖上刻有“”字的印章。妈妈杨晶说,这样的亲子活动,孩子不仅有了动手能力,而且更能懂得食物得来不易,知道珍惜。带女儿来的父亲袁林有些坐不住了:“平时我连擀面条都不会,这次陪孩子学做月饼,算是长了知识。等月饼出炉,我先发个朋友圈。


   扬州:中秋游涌动“非遗”潮


  虽然是阴雨天,但扬州中秋游园活动仍然如火如荼。今年扬州各大景区的中秋创意,意外地在“非遗”档上撞了车。


  15日上午,瘦西湖“非遗文化月”在景区静香书屋景点开幕,雕版文化馆落户静香书屋,游客可在这里亲手体验扬州雕版印刷。同时,扬州古琴、古筝、木偶等10项非遗表演在静香书屋、水云胜概、白塔晴云等景点开展。


  “选择扬州非遗项目,不仅是展示,更是通过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给游客更多的扬州体验。”景区主任助理陈炜称,未来一个月的时间里,瘦西湖将以视觉非遗、听觉非遗、舌尖非遗、指尖非遗等4个主题贯穿全过程。


  “一进瘦西湖就感受到了浓浓的文化味道。”从上海冒雨前来的刘畅说,一路上看到听到各种非遗表演,感觉特别好。


  在个园千金粉黛的演艺小舞台,孩子们感受到一堂生动的非遗文化体验课。“不仅可以听到扬州传统的清曲,评话,还能在非遗大师的指导下,亲手动去剪纸,这样的活动不仅有趣,还能在孩子心中根植下传统文化的种子。”个园景区主任黄春华介绍,更具扬州风味的体验游将是景区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