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协:售车必须提供合格证

09.03.2016  16:55

  记者张爱丽报道:昨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在京召开“2015年汽车投诉情况发布暨合格证抵押问题公开约谈会”。会上,中消协发布《2015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汽车产品投诉统计分析》(以下简称“投诉统计”),并针对消费者购车后没有车辆合格证就不能上牌照、不能合法上路等问题进行了公开约谈,中消协强调,车企必须保障消费者购车时获得合格证的权利。

   合格证投诉呈上升趋势

  车辆合格证是机动车生产企业开具的证明车辆合格的法定文件。车辆合格证不具有财产属性及权利内容,但在现实中,市场普遍存在以“车辆合格证抵押贷款”的融资模式。汽车生产厂家、经销商与金融机构签订协议,由金融机构向经销商贷款或签发金融机构承兑汇票付款给生产厂家用于采购汽车,金融机构要求生产厂家将汽车合格证给其持有,经销商卖出车后再去银行解除抵押赎回车辆合格证。

  近年来,消费者购车付款后不能按时取得车辆合格证的现象时有发生,并呈上升趋势。此前有媒体报道称,东风悦达起亚、重庆力帆、东风雪铁龙、东风标致等品牌经销商均因售车后无法向消费者提供合格证而遭到投诉。

  中消协提醒汽车消费者,如果经销商不能同时交付合格证,应与经销商书面详细约定经销商交付合格证的具体时间、逾期交付的违约责任及意外损失的赔偿条款等,以便维护自身权益。

       上汽通用居投诉榜首位

  根据投诉统计,去年全国消费者协会投诉与咨询信息系统共录入受理汽车产品(含零部件)投诉18863件,同比增长31.18%。其中,产品质量、合同争议和售后服务问题等投诉占投诉总量的70%以上。

  统计报告显示,上汽通用以1355件投诉位居汽车厂家投诉榜首位,而上海大众、北京现代、宝马汽车、东风悦达起亚等品牌投诉量也排名靠前。

  统计报告还列出了六大汽车投诉热点、难点:一是车辆合格证抵押问题成为行业潜规则;二是汽车消费领域出现“三倍赔偿”成功案例;三是同一质量问题屡修不好困扰消费者;四是“三包”期内免费项目收费维修;五是签订购车合同后经营者不履约;六是车辆自燃索赔难,消费者维权证据至关重要。

   七成4S店存“小病大修以换代修”现象

           相关链接

  一直以来,“以换代修、小病大修”也是汽车消费的投诉热点。日前,市民宋先生向羊城晚报报记者投诉称,其去年9月在广州一家4S店以10.69万元的价格购买了一台新款别克英朗。今年1月26日,这辆只行驶了4000多公里的车子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发动机故障灯突然亮起,且加速无力。

  相关4S店检测认为,是油品问题造成三元催化器堵塞,需要更换该配件并清洗发动机,所需费用2300多元。

  然而,有4S店门店经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三元催化器堵塞没必要更换,清洗干净就可以,费用不足400元。

  记者走访市场发现,不少4S店都存在“以换代修、小病大修”现象。一位曾在某进口汽车品牌4S店做了十多年技术经理的陈姓人士向记者透露:“至少有七成4S店存在以换代修和小病大修的问题。

  2015年广东省消委会汽车消费调查结果显示,近九成车主认为汽车维修行业普遍存在问题。其中,有44.98%的车主认为4S店车辆维修时存在“小病大修,以换代修”的现象。 (张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