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经贸合作全方位升级

05.06.2017  22:27

    李克强总理于5月31日至6月2日对德国进行正式访问并举行中德总理年度会晤、赴布鲁塞尔举行第十九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对比利时进行正式访问。深化与德国乃至欧盟的经贸关系、搭建更广泛地合作平台,是李克强总理此行的重点之一,在智能制造、投资协定谈判、科技创新领域,中欧双方期望达成共识。

   中德加速产业对接  

  当地时间5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柏林总理府同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中德总理年度会晤,两国领导人均表示积极推动“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等发展战略的对接。从统计数据上看,德国技术与中国市场、德国品质与中国速度高度互补,双边经贸合作已经进入增效提速的关键期。

  李克强指出,中德经济互补性强,利益契合点多,合作潜力巨大。中方愿将“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等发展战略更好对接,相互平等开放,把合作蛋糕做大,深化制造业、能源、航空、创新、中小企业等合作。希望德方为中国自主研发制造的大飞机C919取得欧盟适航认证提供支持。加强教育、文化、旅游等合作,进一步便利人员往来。中方支持德方主办好今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愿携手推进全球经济治理,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  李克强总理表示,中德关系发展迅速,日臻成熟。两国高层交往密切,贸易投资快速发展,人文交流有新的开拓。在当前国际形势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逆全球化”思潮和保护主义倾向抬头等背景下,中德应继续秉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巩固互信,深化合作,密切交流,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维护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以中德关系与合作的稳定性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共同为地区和世界注入稳定、合作、发展的积极信号。

  李克强还强调,中国与欧盟是全面战略伙伴,中方始终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乐见欧洲团结、繁荣、稳定,这将有利于推进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

  默克尔表示,德国是中国可靠的合作伙伴,两国关系十分强劲,合作良好。当前国际形势下,德中保持密切高层对话十分重要。德方愿同中方本着互利双赢的精神,进一步加强贸易投资、金融、新能源汽车、医疗、人文等诸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落实好德国“工业4.0”战略与“中国制造2025”的对接,在二十国集团框架内扩大合作。德方高度赞赏中方支持欧洲一体化的立场,期待第十九次欧盟-中国领导人会晤取得成果。

  在“一带一路”建设合作上,中德双方也实现了推进。同日,德意志银行(德银)发布新闻公报说,德银与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国开行)已在柏林签署谅解备忘录,双方决定合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为促进中国、德国以及其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提供金融支持。

  公报显示,作为谅解备忘录的内容之一,德银与国开行未来5年将共同为“一带一路”有关项目提供30亿美元融资。

  对于中德经济合作升温,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刊文指出,两国经济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惠及人民。2016年,中德贸易额达1512.9亿美元,占中国与欧盟贸易额逾1/3。中国首次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德国也是中国在欧盟最大投资国和技术引进国。同时,中德双向投资增长迅猛。去年,中国对德投资流量达29.45亿美元,同比增长258.6%,德对华新增投资项目392个,总数达9394个。

   中欧经贸合作继续推进  

  当前,欧洲正面临经济、安全等多重危机。获得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的支持,有助于欧盟持续团结繁荣稳定,是推进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巨大动力,同时这一过程也有利于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和文明多样化。

  此次访问期间,李克强总理将同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举行第十九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就中欧关系、地区和全球性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并同欧方领导人共同出席中欧工商峰会、创新合作对话、中欧“旅游年”和“蓝色年”标识揭牌,与中欧中小企业合作协议签署人员互动交流等一系列活动。

  同去年第十八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相比,这次领导人会晤面对的是一个更加动荡的世界: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保护主义抬头,多边贸易体制和规则面临挑战,局部紧张和冲突加剧,英国启动“脱欧”进程,欧洲一体化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

  正因如此,第十九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引来关注的目光。

  据报道,商务部部长助理李成钢表示,中欧经贸合作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贸易、投资、技术合作全方位推进。欧盟多年来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保持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中欧双向投资活跃,投资领域不断拓展,形式更加丰富,欧盟一直是中国最大技术引进来源地。双方在保持传统经贸合作优势的同时,大力开拓合作新领域,基础设施、金融、数字经济等领域合作已取得积极进展,经贸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都得到了提升。中欧经贸合作法律框架逐步完善,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稳步推进,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有望结束谈判。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阮宗泽认为,中国对欧政策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无论欧洲和世界局势如何变化,中国始终奉行积极的对欧政策,保持对欧合作的信心。

  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遭遇“逆风”,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中国和欧盟在推进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方面有着广泛共识和相近诉求。

  一直以来,经贸合作是中欧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石。作为世界两大经济体,中欧紧密携手,坚定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同抵制“逆全球化”思潮,不仅符合双方共同利益,也在全球层面起到“稳定器”作用。

  阮宗泽说,李克强总理此行将与欧盟一道,在维护自由贸易体制、促进经济全球化等问题上发出共同声音,向世界释放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积极信号。

  中国驻欧盟使团经商处提供的数据显示,自中欧就“一带一路”倡议实现对接以来,中欧之间的陆路运输成本降低50%,通关速度提高30%以上,对欧盟整体国际贸易增长贡献率超过6%。

  分析人士认为,在“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中欧在中小企业合作方面也大有可为。欧盟的中小企业大多历史悠久、技术工艺先进,“一带一路”建设将为中欧双方中小企业参与新一轮全球化提供机遇。

  另外,创新合作将是李克强总理此访的一大亮点。中国与欧盟都面临着经济转型、改善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等现实问题。作为中欧经贸关系发展的新引擎,创新合作潜力巨大。

  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杨燕怡刊文指出,期待中欧双方在国际形势乱象中把握大局,在世界经济转型中助力发展。期待中欧双方秉持开放理念,坚持合作主线,促进互利共赢。

  “可以预期,第十九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将聚焦发展,引领、推进和拓展经贸投资、科技创新、人文交往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促进各自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给中国13亿和欧盟5亿民众带来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合作成果。”她写道。

  杨燕怡还指出,期待中欧双方在应对全球性挑战方面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中欧不仅仅是两大市场、两大文明,更是肩负着维护和平稳定重要责任的两大力量。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中欧双方坚守《巴黎协定》,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深入对接‘一带一路’倡议与欧盟发展战略,加强反恐安全合作,推动通过外交手段和谈判协商,和平解决地区热点问题具有积极意义。

  当然,中欧经贸关系并非没有摩擦。当前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是,欧盟未能如期履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15条义务。

  根据议定书第15条规定,世贸组织成员在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调查中使用“替代国”数据的做法应于2016年12月11日终止。“欧盟作为世贸组织成员,逃避履行国际义务,实际上是保护主义的表现。这与欧盟一贯倡导的自由贸易理念是完全背离的。”中国前驻德国大使梅兆荣说。

  阮宗泽表示,中欧关系中合作与竞争并存,但合作共赢始终是主流。欧盟应摒弃保护主义,承担责任、履行义务,与中方一道推进自贸一体化进程。

   欧洲“向东看”诉求升温  

  与中欧关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欧关系。美国总统特朗普刚刚结束欧洲之行,双方在经济、气候领域的分歧日趋明显。观察家们认为欧洲寻求外界伙伴的“替代”需求正在增强。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5月30日在社交网络“推特”上“炮轰”德国,矛头直指美国对德国的“巨额”贸易逆差,还指责德国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军事支出远远不足。

  几天前,德国媒体披露,特朗普在与欧盟领导人会面时也曾谈及美德贸易逆差,并称“德国人很坏”。

  按西方媒体的说法,美德政府之间的“口水仗”近来经历了几个“回合”,而特朗普的表态是对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先前言论的回应,后者连日来两度强调欧盟不能再完全依赖于美国。

  德国一些高层政要日前也纷纷批驳特朗普的言论,甚至呼吁抵制特朗普政府的政策。

  德国社民党议员托马斯·奥珀曼认为,特朗普的最新言论是将德国视为“敌人”。“唐纳德·特朗普在‘推特’上很清楚地将德国视为政治敌人。”社民党的总理候选人、欧洲议会前议长马丁·舒尔茨说,特朗普是“西方价值观的破坏者”,“我们必须利用我们所代表的一切来反对这个男人(特朗普)”。

  更严重的是,这并非特朗普首次对德国做出类似抨击。据德国《明镜》周刊披露,特朗普5月25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与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和欧盟委员会主席让-克洛德·容克举行会谈时就称,“德国人很坏”,“看看德国人在美国售出的上百万辆汽车,多得可怕,我们要叫停这种现象”。

  这一报道引发不小关注。在七国集团峰会举办前,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加里·科恩还出面为特朗普此言“灭火”。“他(特朗普)谈论的只是两国贸易,而不是指德国(这个国家)有问题。”容克也表示,特朗普的原话被德国媒体翻译成德语后有些“夸张”。

  不过,特朗普早在竞选总统期间曾表示,将针对德国对美国数百亿美元的贸易顺差采取措施。他曾批评德国宝马、戴姆勒、大众等汽车公司没有在美国生产更多汽车,并威胁将向德企在墨西哥生产并出口至美国的汽车征收35%的惩罚性关税,种种迹象显示美欧经贸关系面临冲击。

  默克尔5月28日在德国巴伐利亚州首府慕尼黑举行竞选宣传活动时说,本届七国集团峰会结束后,她意识到欧盟不能再完全依赖美国和英国,欧洲人的命运应掌握在自己手中。默克尔同时暗示,随着英国举行“脱欧”公投和特朗普上台,战后西方国家的同盟关系已被严重削弱。

  按德新社的说法,就在特朗普发表文章前的几个小时,默克尔在德国首都柏林的一场记者会上再次强调,虽然德国和美国的外交关系仍“至关重要”,但鉴于在气候变化等问题上的不一致,“欧洲的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气候变化是本届七国集团峰会的讨论话题之一。不过,由于美国政府持保留意见,七国集团未能就遵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达成一致。对此,默克尔称这一结果是“6比1”。

  《德国之声》文章评价道,在推动全球自由贸易、同保护主义做斗争以及在气候保护方面甚至制定全球多边活动规则领域,柏林同北京的立场基本一致,而两国之间意见一致的地方还远远不止这些。

  默克尔还公开指出,鉴于美国新近的政策动向,德国与新兴大国印度和中国的关系应该加深。

  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议》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与欧盟立场渐行渐远。欧盟与中国的“绿色”合作升温也显示了其务实外交的一面。

  欧盟和中国已同意在推广电动汽车、能效标识和追求绿色创新的科研上展开合作。双方还将致力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如推动互联电力网络。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拥有全球最大碳排放交易市场的欧盟,同意向中国提供1000万欧元,支持中国在今年推出一个全国排放交易体系的计划。另外,欧中双方同意着眼于帮助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发展更绿色的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