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到35℃中暑人群就增加 南京人“耐热力”下降了?

02.08.2015  10:42

  对于曾在一个夏天经历过43天高温、40℃向上极端温度的南京人来说,今年夏天才刚刚展开的高温其实只是小菜一碟。但是在这碟小菜面前,很多人已经觉得受不了,高温中暑的人群在持续增加,为何气温才35℃-36℃,大家就感觉热得吃不消,难道是南京人的“耐热能力”下降了吗?

   35℃是“超额”死亡临界温度

  气象专家表示,其实高温线对于很多人来说,就是一个特别明显的身体考验。

  一般来说,气温超过32℃时,人便产生热感,超过35℃时,可能心跳加速。当气温达到或超过人体正常温度37℃时,人体就无法通过辐射散热,只有依靠蒸发或流汗来散发热量。

  江苏省疾控中心的专家曾针对南京夏季死亡人口进行过持续的关注,发现如果当日最高气温不太高时,死亡数的逐日变化与气温关系不明显,当气温达到35℃以上时,死亡数显著增加,而且每升1℃气温都有明显差异,专家据此界定,南京易引发“超额”死亡的气温临界点在35℃。而且,在南京,夏季高温日每天人口死亡人数比非高温日要高出17%。

   第一波高温的危害最大

  才35℃高温,很多人就觉得已经有酷暑的感觉,中暑的人群也开始上升,35℃的体感温度不逊于37℃,难道是南京人的耐热能力下降了?

  对此,气象专家表示,人体的体感温度不仅受温度的左右,还受湿度、日照甚至情绪多方面的影响,但近期的高温在湿度、日照等方面并没有太大的特别。

  人体感觉特别热,完全是因为这是入夏以来的第一波高温,而且此前南京一直凉爽,是从罕见凉夏的状态一步迈入高温的,此前没有经过“耐热”锻炼,因此身体会适应不了。有专家曾经研究过,人体随着高温的持续,可以增强“抗高温”的能力,因此在夏季,第一波高温的危害也是最大的。根据南京1998年7月10日至20日以及8月1日至15日这两波持续热浪时期的死亡率,专家发现在第一个热浪高峰,每5天的累计死亡数为51人,而等到第二波高温,每5天的累计死亡数只有32人,这说明人对高温有一定的耐受性和适应性。

  南京人的耐热能力其实并没有下降,事实上,与上海以及美国不少城市的居民相比,南京人的耐热能力更胜一筹,相关的研究显示,上海死亡“超额”发生的临界温度是34℃,而在美国的纽约、费城,当地人的“超额”死亡危险临界温度只有32℃-33℃。

  来源:金陵晚报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