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必须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

22.07.2016  12:15
  “产业升级,结构调整、优化成为经济新常态下的核心,也是最需要攻坚克难的任务。”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7月20日在第四届中小企业投融资交易会暨2016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际高峰论坛上如此表示。
  对于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李子彬认为,是由结构性和周期性两个方面来决定的,它的出现具有客观意义,不取决于个人观点和意见。
  “在经济新常态中,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调整宏观政策。”李子彬表示。
  在李子彬看来,调整宏观政策,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是要健全增长的动力机制。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源动力,是基础,是最终动力,因此必须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比例关系,调整居民收入结构,让国民的钱包鼓起来。发达国家劳动者的报酬占GDP的比重一般在60%到65%,而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这些年一直保持在46%到49%。因此从长远来看必须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水平,并且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二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钢产能12亿吨,产量7亿吨,过剩的产能数量多,煤炭、水泥、玻璃、造船行业都产能大量过剩,所以要下决心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这也是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率的必然要求。同时还要增加有效投入,我们的数字集成、智能芯片、医用的CT8核磁共振等,绝大部分是依靠进口,许多国人到日本旅游买马桶盖等,这些现象是有效供给不足的表现。
  三是发挥有效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目前,推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只有社会投资仍然有较大增长潜力,需要继续扩大有效投资。今年上半年投资增速在10.3%,主要是依靠政府基础设施投资拉动的,民营投资增速下降一半多。很多领域对民营企业依然存在“玻璃门”现象,看得见进不去。融资难、融资贵长期存在。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一直没有松绑。
  “在中国进入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企业的发展规划应与国家实施的发展战略相符合,这样才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企业家也要学习、研究国家发展战略,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水平。”李子彬表示。
  李子彬强调,中小企业发展必须走“专精特新”之路,才可以走得越来越远。“所谓专就是专一、专心、专注于细分市场,不要好高骛远,朝三暮四;精就是发扬工匠精神,精心制造,精心管理,出精品;特就是特别、特殊,人家没有你有,人家有的你精;新就是新技术、新产品、新管理、新模式。
  “企业要不断创新才能生存和发展。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来临,新一代的新兴技术、纳米技术、新能源技术、3D打印技术方兴未艾,如果一个企业的产品不变、发展模式不变、管理方式不变以及市场不变,那么,这个企业肯定是要逐步走向衰亡的。”李子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