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马拉松黑色生意:比赛多被一名经纪人操纵

01.12.2014  13:52

曝内地马拉松比赛多被操纵 奖金陶绍明(资料图)

曝内地马拉松比赛多被操纵 奖金中美马拉松现状对比

2014年,仅在中国田协注册可查的路跑赛事数量就达到50场,其中包括26场马拉松,10场半程马拉松、2场超级马拉松以及12场十公里与趣味赛(数据截止至中国田协2014年10月份发布)。从历史最长久的北京马拉松、人数最多的厦门马拉松,再到服务最完善的上海马拉松,以及种种崛起的二线城市比赛,马拉松在中国遍地开花,成了高端、时尚、流行的代名词。甚至有人将马拉松爱好者戏称为“任性的黑恶势力”,这种病毒般的跑步热,正以一种非理性传销态势席卷整个中国社会。

陶绍明,前中国国家队长跑教练、如今的中国头号马拉松经纪人——在中国当下的马拉松热潮中,把它做成了一笔成功的黑色生意。依靠旗下“圈养”的80名非洲运动员,他垄断了不少马拉松赛事的前三名,甚至可以操控北京马拉松这样王牌赛事的赛会纪录改写与否,当然,随之而来的还有背后的奖金链……

马拉松这项源自于古希腊,最古的老运动,在其顶端的生态系统中,职业化程度之高,游戏规则之完善,是那些“门外汉”一般的中国普通跑者们绝对无法想象的。神圣的42公里又195米,也不过是一门生意而已……

黑色生意,揭秘马拉松顶端生态链

与美国相比,如今看来热火朝天的中国路跑产业只能算是刚刚起步。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全年路跑赛事总量尚不足百场(涵盖注册和非注册)。但在美国,仅仅是在国际田联和美国田径协会报备的马拉松正式比赛,一年就高达900多场,如果加上那些半程或10公里等其他距离的跑步赛事,一年将近两万场。平均每天都有2场以上的马拉松正式比赛在美国国内同时开跑,还有50多场其他大大小小的业余比赛也在同时进行。

上个世纪90年代末,中国队受邀去美国参加跑步比赛。我们从旧金山开始一路向东直到丹佛,每个周末都有一场10公里正式比赛,机票食宿都由赛会负责,不仅给出场费,比好了还有奖金——这对当时刚刚走出国门参加商业比赛的我们来说很不可思议。”前中国国家队长跑教练、如今的中国头号马拉松经纪人陶绍明说,“那时,国内工资顶多一千来块的样子;但在美国,奖金就是一沓钞票,这种刺激是惊人的。而那时,非洲的跑步高手已经开始学会怎么从中赚钱了。”陶绍明,前中国国家队长跑教练、如今的中国头号马拉松经纪人。

职业高手瞄准拥有高额奖金的顶级马拉松赛事,而次级选手就在每个周末转战美国各地抢夺各种10公里联赛的奖金。一场10公里商业赛,冠军奖金可达上万美甚至数万美元 ,一个万米高手跑上几场就十几万到手。而在当时的美国,这样的10公里联盟并非少数,喂饱职业选手确实有着肥沃的土壤。

事实上,在欧美国家,马拉松及路跑赛事的商业吸引力甚至超过了奥运会和世锦赛,其杠杆正是可观的奖金数目和种类繁多的奖励办法。陶绍明说:“正常情况下,一个高水平运动员一年最合适的全马次数是两到三场,最多不能超过四场,不然很难保证成绩,跑再多也是在后面扫扫马路,没有任何意义。

经纪人们根据运动员的情况与各大商业马拉松进行谈判。“商业马拉松除了用高额的冠军奖金来吸引顶尖高手,可观的出场费也是刺激手段之一。”陶绍明介绍说,出场费跟完赛成绩挂钩,如果成绩达不到合同标准,会按比例打折。这就需要选手对自己的竞技状态进行调整和规划,经纪人则帮助运动员向赛事组委会争取最低的“达标”成绩,以保证他们能赚取比例更高的出场费。

与中国运动员以奥运会、世锦赛、亚运会等为目标赛事不同,职业马拉松选手会在全年比赛中进行权衡,挑选一到两场性价比最高的赛事作为目标,整年的训练和比赛计划都将围绕这一两场比赛来进行。这些比赛往往奖金丰厚、曝光度极高,完全不亚于奥运会或世锦赛,且问鼎夺取奖金的几率比四年一次的奥运会、两年一届的世锦赛大得多。有些运动员整个职业生涯都无缘奥运会,但完全不耽误他在马拉松的世界里养肥自己甚至全家。

当然,由于商业赛事多如牛毛,一些短距离的路跑比赛可以作为他们的奖金补充来源,此外,还能靠充当“兔子”(领跑者)和各种各样商业赞助合同赢取补贴。

一个优秀的职业跑步运动员,全年的收入可以达到20万美金,而最顶尖的运动员年收入甚至可以达到100万美金以上,只不过这样的塔尖选手全世界不超过五六个人。

全世界的马拉松奖金都被非洲黑人领走了,奥运会和世锦赛也基本是他们的舞台。中国长跑远离奥运舞台已有些年头了,面对蓬勃发展的马拉松热潮,有人不免要问:中国马拉松选手何时登上奥运领奖台?

放到职业跑马圈里,以上完全是一个伪命题,在专业人士眼中,黄种人乃至白种人跑职业马拉松,只能是捡非洲黑人运动员剩下的。

从马拉松项目的特点来看,他们(非洲选手)的身体条件比其他人种要好太多!”在陶绍明看来,非洲黑人的体脂比例、大腿小腿的长度比,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以及线粒体的数量和性能都比其他人种要优越,“血红蛋白的含量,中国男性为12-15g/L,而非洲黑人都在18左右,其血液的携氧能力高出我们许多。

十年前,一些白人选手,如著名的妈妈级名将拉德克里夫等还能与黑人选手叫叫板,如今随着非洲“资源”的大量开发,长跑领域几乎已没有其他人种的生存机会。

马拉松名将拉德克里夫。

在马拉松经纪领域里,陶绍明虽是国内先驱,但在世界舞台他仍是个后来者。在国际田联注册的经纪人中,几个精英分子几乎垄断了整个马拉松顶端生态链,意大利医生罗萨就是其中一个。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罗萨来到肯尼亚以“圈养”的方式收纳了一批极具长跑天赋的黑人,到欧洲为其聘请专业教练,加上自己所具备的人体生物知识,罗萨把他们打造成了一群在全世界抢夺马拉松奖金的机器。

那时我们去肯尼亚看他们训练,对我们的理念是颠覆性的。”陶绍明这样说。这个基于生化医学理论的训练体系,细化到将每一分钟运动员的心率、乳酸指标都能计算出来并进行精确控制。除此之外,他们训练的环境至少在海拔1800米以上的高原,一般生活在平地上的人,到海拔2400米时连走路都会呼吸困难,但他们一堂训练课可以从海拔1800米一直跑到2700米。这一系列训练理念和手段颠覆了当时中国体育人所崇尚的“三从一大”的观念,科学计划、高原训练也从那之后被引进到中国。全世界的马拉松奖金都被黑人领走了,在中国也不例外,有不少黑人运动员常年辗转中国各地参赛,依靠中国近年来井喷的马拉松热潮赚得盆满钵满。

在肯尼亚,跑步成为一条快速脱贫致富的道路。就像中国的打工潮一样,第一批靠跑步致富的选手带上自己的兄弟家人、表里表亲,统统进入到这些由欧洲经纪人打造的训练基地,这些身藏可怕跑步基因的“原材料”,一个接一个被送上马拉松职业选手的流水生产线,源源不断地向全世界商业马拉松赛事输出人才,一条创造巨大经济价值的生产链条由此产生。

现在,罗萨已经是肯尼亚的大人物,是肯尼亚总统的座上宾。”而类似的经纪人不仅仅只有罗萨一个,他们在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等其他非洲国家有着相类似的“生产线”。

在众多的马拉松冠军生产线里,陶绍明在肯尼亚的“TAO”训练营也是其中之一,他的存在也向国人揭秘了国际经纪人在职业马拉松领域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来源: 法制晚报(北京)   编辑:丁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