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08.06.2015  02:03

  新华网北京6月7日电(孙云帆、苑苏文)为了纪念每年的藏历4月初七的藏传佛诞辰日,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藏寨拖洼部落几天前举行了一年一度的祭奠山神仪式。人们烧着大筒的酥油茶,穿着长袖大襟的藏族服装载歌载舞,所有这些都被一棵三米有余的丹巴杜鹃花树荫蔽着。

  古老的杜鹃花树枝干峥嵘,花开茂盛,粉白色的花瓣在落在地面铺成花毯,孩子们踩着花瓣奔跑嬉戏。相传几百年前,拖洼部落的祖先们就在这棵树下烧火做饭。

  杜鹃花多生长于海拔1500米到3800米之间的中高山区,在全球约960种杜鹃花中,中国特有种类占据了80%。而中国杜鹃花分布最丰富的地区为云南、四川和西藏三地。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在四川省分布的杜鹃花大多数为“特有种”,尤其在全球杜鹃花最重要的原生地以及分布和分化中心的横断山地区,分布着许多不为公众所了解的杜鹃花资源。

  不只在神秘的藏民部落,居住在中国的普通人对杜鹃花并不陌生。在四川省,它的身影最早出现在几千年前四川地区的古老王国蜀国的传说中。《四川通治》记载“望帝自逃之后,欲复位不得,死化为鹃”,人们相信蜀人的祖先“望帝”杜宇死后化身为杜鹃鸟,啼血染尽漫山遍野后才出现了杜鹃花,因此杜鹃花也有“映山红”的别称。

  “公众对杜鹃花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家养观赏型的人工种植杜鹃,对横断山地区丰富的野生杜鹃资源的了解也仅限于表面,对其生长所需要的环境更是知之甚少。”中科院亚高山植物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王飞说。

  为了解决公众与科研之间的“断层”问题,五月底,以“发现杜鹃花”为名,四川省林业厅主办,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四川横断山杜鹃花保护研究中心以及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承办了为期4天的科考教育活动。

  “科考队”由普通民众和专家组成,分别在卧龙巴郎山、小金县四姑娘山、丹巴县跑马坪以及牦牛沟风景区完成了丹巴、大白等数十种杜鹃花的辨认、样本采集以及科学摄影。

  “科学家告诉我,科学摄影的拍摄过程几乎相当于采集标本,摄影可以记录花朵当时的色彩和特征,而普通的标本保存一定时期后会颜色失真,真正的特征无法被很好地保留。”志愿者之一,中国人民大学研二学生小赵说,一开始,他对专家们对科学摄影精细繁琐的要求感到十分“意外”。

  在小赵的镜头下,每一种杜鹃花需要用相机的微距模式拍摄8到12张照片,对于一些外形和颜色看起来差不多的杜鹃花来说,拍摄时要把不同的萼片、叶片背后的鳞片、以及基部的细微特征清晰呈现。

  此外,在科学摄影之前,还需要拍摄一组记录杜鹃花地理、生态、形态等信息的照片,其中包括对记录编号、地名、经纬度、海拔、生态环境等信息的卡片的拍摄,以及按照正确方法解剖后,对杜鹃花本身植株、花序、花冠、花萼、雄蕊、雌蕊、叶片正反面等部分的特写照片。

  “对于普通人来说,科学摄影能让他们发现植物的细微之美,这有助于改善我们对自然的认识、对美的认识,甚至改变对自我的认识,因为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工作人员衡毅说道。

  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主任魏荣平指出,在专家的指导下对杜鹃花进行科学摄影和专业讲解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最终目的在于通过对一种植物生长环境与状况的了解。“让公众认识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从而唤起公众自觉保护身边的动植物资源,爱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而在四川省林业厅副厅长降初眼中,对杜鹃花的推广并不止于普通民众,他眼光更加广阔,希望自然资源丰富的中国四川省能够取代欧美国家,成为全球杜鹃花的研究中心。

  “我希望这个项目延续下去,每年掀起一场科考各种动植物的热潮。”衡毅说。

  原标题:中国青年网

  稿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