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科大学“新生第一课”精彩上线

29.09.2020  18:21

  从古至今,药与人类健康有何关联?医药产业如何拉动经济增长?中国药科大学经过了哪些发展历程,有着怎样的学科定位和发展目标?近日,中国药科大学来茂德校长的“新生第一课”《药、药大与健康中国》精彩上线。

  作为百姓健康赖以生存的必备武器,医药事业在中国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讲座开始,来校长以《我不是药神》电影片段和对“”字的“说文解字”,为同学们解读了“药与健康”的关系。‘樂’字上加‘草’方为‘藥’。”来茂德校长介绍,从“”的繁体字写法中,可以看出,古人认为,人在生病时,只有服用了草,才能快乐。中医源远流长,西医传入中国也已有180多年的历史,从来自古代“说文解字”到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彰显的中国力量。我们不难看出,中国医药产业发展蕴藏着巨大的空间和潜力。

  2018年,随着电影《我不是药神》的热播,让仿制药和新药研发进入了大众视野。来校长与大家分享了电影片段,并解读了影片背后的真实故事。作为第一个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靶向药格列卫,从研发到上市走过的40多年的漫长过程。“一个新药的上市遵循着‘3个10’原则,即从十万个化合物中进行有益筛选,花费10年的时间,进行10亿美元的投入。”来茂德校长介绍,“大约有85%的药物在早期临床试验中就会面临失败,即使通过I期、II期临床试验,还有一半药物在III期临床试验中惨遭淘汰。

  随着“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我们不难发现,药物研究不仅涉及到人民健康更攸关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人均预期寿命的增加,带来了人口老龄化的结构性问题,而以“医疗产业”“医药产业”“保健品”“健康管理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大健康产业将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通过比较中美在健康消费中的差异,我国的健康产业发展还有很大空间。来茂德校长表示,当前,从人口角度来看,中国是个用药大国,但从新药、仿制药的研发来说还是一个小国,更谈不上一个强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过程中,只有增强新药研发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制药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保障百姓健康。

  从高等药学学府国立药学专科学校到华东药学院、南京药学院再到中国药科大学,中国药科大学走过了80多年的风雨历程。来茂德校长从药大的历史沿革、使命和愿景说起,为广大同学介绍了中国药科大学的师生规模、发展目标、“双一流”建设情况、学科发展定位、知名专家学者及杰出校友、校园文化建设、校企合作、国际交流合作等情况。高度赞扬了中国药科大学科研团队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提高站位、勇于担当、积极部署、抓紧攻关,充分发挥在药学领域科研学术优势的若干贡献。他表示,中国药科大学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和产学研创新平台建设,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抓手,不断聚焦两个高峰和五个高原的“2+5”建设需求,着力打造“一流公共实验平台”,通过“学科方向-公共平台-功能单元-科研团队-重大课题攻关”学科建设模式。进一步为国家和民族医药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吴旻玥)

来源:  中国药科大学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