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手机海外崛起:看华为等品牌如何厚积薄发

15.05.2017  15:35

    最新的数据显示,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手机品牌占据了中国市场近90%的份额,排名前五的厂商中唯一外资品牌苹果位列第四,其在中国市场已经连续五个季度的份额都处在下滑的趋势。另外,近几年的中国手机厂商在海外市场获得优势,特别是在欧洲、亚太等地区均获得了高速增长。最新的Canalys报告显示,华为在欧洲主要国家均取得20%以上的份额,小米、vivo已经成为印度第二、第三大智能手机品牌, 联想与OPPO排名其后,四家中国品牌形成对市场份额的绝对占比。

      众所周知,中国品牌在三星、苹果早年统领中国市场的辉煌中开始起步,经过几年发展,以华为、OV为代表的中国手机品牌开始改写格局。它们分别在中国市场、新兴的印度市场以及强者如林的欧洲市场占据强势地位。在与全球两家手机巨头的正面竞争中,它们依靠技术、创新打破了被动跟随的局面,正在力争成为全球手机发展的引领者。

      在激烈竞争中提升整体能力:中国手机集体迎来本土市场颠峰

      试想五年前,如果有人说以高端机型制霸中国市场的三星和苹果将被素有「廉价机」形象的中国手机挤出前五,一定会被认为是天方夜谭。但根据2017年的IDC数据显示,在中国手机市场份额排名中,苹果以近9%排名第四,华为、OV和小米占据其余四席,中国手机品牌实现了在中国市场联手制夷巨头的发展道路。

      中国市场是全球手机最大的市场,在智能手机方兴未艾之时,三星和苹果依赖强大的技术底牌迅速被追捧。但从2016年开始,这个局面被持续疯狂的中国手机品牌所打破。以通信起家的华为凭借高端机型切入,迅速在全球布局上占据了有利的地位;以线上供货销售的小米率先从2011年开始摹仿苹果,在四年之后成为中国市场份额第一;其它品牌如OV等持续实施线下激进策略,一度成为中国市场份额的领先者。

      三星和苹果一向以高端、先进技术赢得中国消费者青睐,但在中国品牌重塑格局的过程中,手机的性能和具体细节表现被普及,中国手机品牌通过各个击破迅速提升后,很快赢得了本土消费者的追捧。更加人性化、有突出功能和强大性能的手机在千禧一代中开始获得声誉,迅速取代了创新相对缓慢、细节表现不够极致的三星和苹果手机。

      中国品牌通过低端手机切入,也在高端手机上面超越巨头。华为等通过竞争意识到,只有以技术创新赢得的胜利才具有可持续性。于是,它们纷纷在技术方面增加投入,以打破巨头垄断的技术壁垒。从2016年起,中国一线手机品牌的高端机型份额持续上升,它们在硬件技术实力上得到展现,华为与小米均有自研芯片,而且华为已经证明其高端芯片的实力,OV也持续聚焦在相机功能开发上,这些技术都获得了中国消费者认可。

IDC跟踪报告也显示出了中国品牌稳定增长的趋势,在2017 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微增长 0.8%。其中,华为表现强劲,出货量同比增长约 25.5%;OPPO 紧跟其后,出货量同比增长约 19.5%;vivo 出货量实现同比小幅增长。研究专家表示,中国品牌领跑的局面还将持续。

      走向海外的秘密:尖端技术、创新营销

      以技术创新来赢得中国市场,并不是华为等中国品牌的终极目标。它们在奋起直追的几年发展里,已经确立了未来的发展目标,即以三星和苹果的发展策略作为标准来完成追赶和超越,在完成中国市场的逆袭之后,它们更以技术优势打开海外市场,在全球领域与巨头展开全面竞争。

      数据显示,华为手机2016年在欧洲主要国家份额突破20%,华为手机的海外销售占比达到50%;中国一线手机品牌在印度持续围剿三星,整体市场份额超过50%,在2017年一季度,三星手机出货量从去年四季度620万部下降到600万部;在南美、非洲等手机市场,华为、中兴等品牌也占据相当份额。

      目前,这种「中国速度」并没有减缓的趋势,中国一线手机厂商的迅猛发展之势是依赖于什么呢?在巨头的近十年挤压下生存,中国手机厂商在技术和创新方面通过叠加积累,已经实现了「星火燎原」的强大能力。

      首先在技术方面,中国手机厂商的步伐持续加速。中国知识产权局在年初发布的2016年数据显示,2016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受理发明专利申请133.9万件,同比增长21.5%,连续6年位居世界首位。特别要说的是,在公布的TOP10排名中,与手机业务有关的厂家已经占到七家,其中华为、OPPO和小米共提交了近1.2万项专利申请,占总数的三分之一。

      这可能还不足以反映中国手机厂商的创新面貌,具体到手机使用体验上,中国品牌的硬件和软件创新令人侧目。华为率先于苹果在2016年推出的后置徕卡双摄像头引领了消费群体的摄影轰动;小米推出了其全面屏科技的MIX量产概念手机;OPPO在巴塞罗那展示了其五倍变焦技术的新技术……在三星与苹果仅仅树立高端定位的时候,中国手机已经用具体可感的体验功能来吸引消费者。

      其次,中国手机品牌的创新还在于营销方面。线上营销、线下营销,或者说明星营销都被中国厂商反复试验,这些创新也成为它们在本土打败巨头们的关键因素。华为、OV和小米分别运用了它们的擅长,把它们的产品卖到全球各地。华为通过梅西、斯嘉丽·约翰逊为其产品代言,在全球市场打开知名度;OV在线下通过深入且广泛的地域优势,为其产品实现了最大化面积覆盖;小米更是一度牺牲价格,在线上打开了卓越口碑。

      这些还只是一些营销侧面。实际上,中国品牌的试验场景非常丰富和广泛,华为在体育营销方面也有建树,主要是在欧美国家。另外,它还与徕卡、保时捷设计、PANONE等合作,拓展其品牌影响力。同时,华为等中国品牌均在国内采取了明星营销,通过明星的影响力来拓展从三星Galaxy和苹果iPhone上流失来的消费者,这让他们更受欢迎。

      从中国成功走向海外,中国手机品牌正在打开局面,却也面临更多的未知,它们在海外知名度的提高需要更多的时间。虽然在技术储备上依然与三星、苹果有差距,但以技术创新发展为策略,这让它们的未来更趋于明朗。随着全球手机竞争的日益激烈,技术和创新将成为它们占据市场的唯一法宝,技术和创新的深度也将决定它们能够走多久、走多远。

(责任编辑:欧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