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评:中国当全力化解“风险社会”的风险

19.08.2015  22:34

  中新社北京8月19日电题:中国当全力化解“风险社会”的风险

  中新社记者彭大伟

  “头七”已过,人们痛悼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罹难者之余,也开始直面这样一个沉重的事实:随着近年来重大安全事故不断上演,西方学者用以描述欧美后工业化时代的“风险社会”理论,正渐渐成为中国难以回避的现实。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任何人的逝去都是我的损失,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事故多日后,许多人对此次事故的感受犹如英国诗人约翰·多恩所描写的那样深切。

  已故的著名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多年前作出论断说,完成工业化并进入后现代阶段的国家,实际上已成为一个常态化的“风险社会”。

  如果人们面对空气污染,尚可“逃往”海南、云南等地,那么当经济、环境、安全等各方面积蓄的风险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回避不开的一部分,怎样以更大的智慧和勇气去管理、应对和分担各类新旧风险,便已成为中国政府和全体民众“无处可逃”的终极问题。

  此次“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便是“风险社会”下险象环生的最新一例。令人痛心不已的是,一直到存在多年的巨大风险被引爆后,当地行政管理、应急处置、舆情响应等层面的“硬伤”方才暴露无遗。

  本次事故中的两个片段,尤其令观者痛心不已。

  一个发生在事故发生次日(13日),人们注意到,从现场被救出的消防队员,竟未穿着任何针对危险化学品的防护设备。

  另一个是在事故发生第五天,当地有关负责人面对媒体“如何组织救援”、“救援总指挥是谁”的追问,给人以“一问三不知”的印象。

  与面对风险的“赤膊上阵”相比,令本已忧心忡忡的民众更难放下心头大石的是,媒体连日来披露了这一地区乃至整个中国“化工围城”的现状。

  与此次事故发生地天津港仅一河之隔的天津临港工业区,便将化工列为支柱产业,保留了以天碱、大沽化、LG化工、天津新龙桥为代表的现代化工板块,目前已全部投产并不断增资扩产。

  在此之前,大连、青岛等城市近年来已发生过重大化工爆炸事故。而原本数年前要落户厦门的PX项目,在当地民众强烈反对下迁址漳州,孰料仍于2013年和2015年两度发生爆炸,更是令人扼腕叹息。

  一再上演的不幸,范围之广、破坏之剧,无不警示今天的中国,官方和民间社会亟需的是更多的体制机制建设与知识储备,来应对日益走近的“风险社会”。(完)

  原标题:述评:中国当全力化解“风险社会”的风险

  稿源:中新网

  作者: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