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设报》 特色小镇的江苏之路

01.12.2016  00:39
 

这位70岁的老人有着那个年代的名字——顾礼学,他的另一个身份是江苏省盐城市安丰古镇乡愁文化研究会会员。

当老人骑着自行车,穿梭在这座曾经因盐业兴盛而声名远扬的小镇上时,身边是一排排古色古香的民居和自行车轮在青石板上摩擦出的咯吱声,你会有一种错觉:时间好像从来没有从这里流走过。

事实上,这座已经有近千年历史的小镇,除了流淌着的文化和传统之外,还是当地重点打造的电子信息产业重镇——“智造小镇+”是它的新名片。

小镇穿上了“新外衣”,带来了新的生机。就在上个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了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江苏省有7个小镇名列其中,入选数量仅次于浙江,安丰古镇正是其中之一。

特色小镇的江苏图谱

江苏的7个小镇,分别位于南京、无锡、徐州、苏州、盐城和泰州。其中苏州有两个,分别是甪直和震泽。

进入榜单的这7个镇,风格各异,既有文化古镇,也有风景名镇,还有生态慢城和工业新区,特色鲜明,各自有着不同的发展路径,也体现了镇域发展的多样可能。

专家评价称,特色小镇的出炉,与江苏省目前强调城市及县域“特色”发展的思路合辙,共同构成市、县、镇三级推进特色发展的江苏图谱。

综观江苏7个特色小镇,在挖掘文化传统、培育产业品牌、营造宜居生态等方面可谓特色鲜明、各有建树。

桠溪镇位于南京市高淳区,2010年被世界慢城组织授予中国首个“国际慢城”称号。生态环境优良的桠溪以“慢文化”为统领,着力发展“生态慢游”。此外,桠溪还是南京著名的油菜花产地,每年在此举办“高淳油菜花节”。

丁蜀镇位于无锡宜兴市,是宜兴主城区之一,毗邻浙皖的商贸综合服务城镇。丁蜀是中国陶文化的发源地,宜兴紫砂陶以丁蜀所产最为著名。明清以来,丁蜀是重要的陶瓷产销地,紫砂工艺薪火相传。

碾庄镇位于徐州邳州市,是一座碾庄是新兴工业重镇,五金机械产业发达。碾庄工业园区交通优越,是苏鲁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碾庄曾是淮海战役的核心战场,红色文化旅游也成为现今碾庄的一大特色。

甪直镇位于苏州市吴中区,2003年入选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是著名的水乡文化旅游胜地。古镇区保留了古宅老街、粉墙黛瓦、小桥流水等具有水乡特色和民俗风情的建筑物,游客络绎不绝。

震泽镇位于苏州市吴江区,被誉为“中国蚕丝之乡”,保留着古老的蚕桑生态,年产蚕丝被近300万条。震泽提出“一丝兴三业,三产绕一丝”,推进“文商旅农”协调发展,推动“丝绸小镇”持续壮大。

安丰镇位于盐城东台市,明清时曾是重要盐场,商贾云集。如今,安丰重视历史传承,保护人文古迹,实施“古盐韵”文化景观建设和现代安丰挖掘工程,同时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园区和电子信息产业园。

溱潼镇位于泰州姜堰区,古为鱼米之乡,四面环水,美食有“溱湖八鲜”之说。溱潼现为生态旅游胜地,每年举行的“溱潼会船节”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成为姜堰区招商引资的经贸集会。

道路模式不存在 一成不变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在《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中指出,“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应成为全国小城镇发展的“特色”内涵。

不难发现,桠溪镇、甪直镇、溱潼镇是休闲旅游和美丽宜居的代表,丁蜀镇、震泽镇、安丰镇在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保护方面成绩显著,而商贸物流和现代制造两个特征则在碾庄镇得到了集中体现。

通知》明确提出,特色小镇的培育应朝着“五大要求”着力,分别是: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

特色产业、宜居环境和传统文化,毋庸置疑是各个特色小镇建设的主攻方向。同时,公共基础设施的完善是镇域经济的基础,而体制机制的改革,也是小城镇“特色”发展的应有之义。

以主打生态旅游的高淳桠溪镇为例,据当地媒体报道,随着宁高城际等快速通道建成,未来桠溪镇大交通环境将进一步完善,桠溪还将致力于“让居民享受与城市无差别的配套公共服务”。

体制机制改革,此前在一些特色小镇已有体现。宜兴丁蜀镇2011年成为江苏省20个“强镇扩权”试点镇之一,被赋予部分县级管理权,按副县级管理。按试点政策,宜兴市每年将丁蜀镇财政超基数部分的90%返回镇里。丁蜀镇政府“舍得在生态上花钱”,用这笔钱关闭处置了300余家污染企业,守护了太湖22公里湖岸线。

可以这么说,特色小镇不存在“千镇一面”,同样建设特色小镇的道路和模式也不存在“一成不变”。

浙江的很多‘特色小镇’依托的是产业基础,是有其发展依据的。” 江苏省社科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副院长徐琴说,“而江苏的特色小镇建设,更多的还是应该因地制宜。

在苏州市的阳澄湖畔,有一个叫巴城的小镇,文化圈外的人很少知道,昆曲最早就是在这里诞生的。

62岁的当地作家杨守松是巴城“昆曲小镇”的热情拥护者,他在给当地领导的一份信中,用24个字概括了巴城建设昆曲小镇的优势——历史遗存,无可取代;政府主导,渐成气候;企业自觉,民间给力。

产城人文 一体新型空间

11月4日,以“小城镇、大梦想”为主题的中国“特色小镇”发展研讨会在南京举行。专家一致认为,“特色小镇”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而是“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

这相当于我国600多个城市,每个城市要建1.5个‘特色小镇’。”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闵学勤说,“特色小镇”的建设量多面广,在建设过程中很可能出现有规划无文创、有产业无消费、有特色无灵魂的现象,“穿新鞋走老路”对水土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更甚于大城市病。“目前全国已有11个省份对‘特色小镇’提出发展意见。‘特色小镇’不是传统建制镇,应该是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的美丽特色镇。

特色小镇”的“特色”,实际上集聚了发展所需的各种要素,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提供了范例。国内外“特色小镇”大多集众创空间、研发中心、人才公寓等为一体,小镇中生产、生活、生态相互融合。在这样注重功能叠加、要素融合,“产城人文”一体的新型空间中,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诸多问题得以破解。

在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城镇化规划处处长相伟看来,建设“特色小镇”,还应创新思路和机制。在资金上可采用PPP合作模式,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在建设上采用“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机制,最大限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企业家创造力,积极调动市民热情,逐步形成多方参与、良性互动的现代城镇治理模式。

陶魏斌

2016年11月24日 《中国建设报》 市场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