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设报》南京发布街道设计导则

13.03.2017  11:01
 

本报讯 怎样让城市道路更通畅?不应一味拓宽道路,而要让主干道周边的“毛细血管”更通畅,靠支路来分解道路压力。日前,江苏省南京市规划局发布《南京市街道设计导则》(以下简称《导则》),给出了今后城市街道设计的规划方向。《导则》提出,街道设计要向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发展。

据介绍,《导则》适用于南京新建城市街道的规划设计和既有城市街道的改造和整治设计。道路依据交通等级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此外,根据特色属性还有景观性街道、历史文化街道、商业街、步行街等专用街道。

长期以来,南京的街道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交通拥堵,宽马路大街区,车辆集聚,支路密度过低,城市交通微循环不畅;二是功能无序,路权分配向机动车倾斜,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占用非机动车道和步行空间;三是缺少空间活力,配电箱、电线杆等设施占用步行空间,让街道空间显得杂乱,景观和舒适性较差;四是缺少人文关怀,道路太宽,路口转弯半径大,威胁行人和骑行者安全。

为此,南京规划局对道路拥堵“对症下药”,在《导则》中提出,要合理设置机动车道的数量和宽度,非机动车道的设计要路权专用,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相邻时要设置不小于5厘米的高差作为分隔。《导则》还特别强调,要打通支路,提高支路的通行能力。

为了保障行人和骑行过街安全,《导则》提出,应当缩小路口转弯半径,合理设置转弯导流岛和过街导流岛,鼓励建设地下过街通道。

江瑜

2017年2月28日《中国建设报》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