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会数量近五千家 专家呼吁放改善策环境

20.10.2015  00:28

  图为沙龙现场。谢盼盼摄

  图为沙龙现场。谢盼盼摄

  中新网杭州10月19日电(记者谢盼盼)19日,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基金会分会第十五期双月沙龙在浙江大学举行,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孙伟林透露,截至2014年底,中国已有各类基金会近5000家,成为公益事业的重要载体。面对基金会存在的种种问题,专家呼吁中国应倡导更加有利的政策环境,使得基金会更好发展。

  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基金会分会双月沙龙是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主办的系列活动,每期设定一至两个主题,让国内外知名基金会和专家学者分享经验。本次沙龙围绕“基金会改革、创新的战略与路径”的主题展开。

  1981年,对于中国基金会而言是重要开端,1981年4月,中国第一家基金会诞生于浙江,为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

  回顾往昔,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孙伟林透露,自1981年以来,中国基金会从无到有,发展迅速,尤其是2004年《基金会管理条例》颁布后,基金会数量及资产出现飞速增长,截至2014年底,中国已有各类基金会近5000家,成为公益事业的重要载体。

  浙江是中国基金会数量排名前列的省份,据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郁建兴表示,广东、北京、江苏、浙江和上海这五个省市所拥有的基金会数量占中国总数的50.7%,基金会净资产占全国总量的64.98%。

  在这之中,大学基金会是基金会中不容忽视的力量,值得一提的是,成立已有20多年的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还在2014年度全国性社会组织评估工作中被评为5A等级。

  浙江大学副校长、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罗建红表示,慈善捐赠被经济学家誉为社会资源的第三次分配,基金会在捐赠方和公共领域之间发挥了桥梁作用,正如高校基金会已成为学校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一个重要延展。

  孙伟林提醒,就总体而言,中国基金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在内部管理、人才培养、组织建设、资金筹集、公信力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不足,这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社会公众期待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

  正如郁建兴所说,在制度环境中,多项限制性条款束缚中国基金会发展;非公募基金会的登记管理权限下放后,地方民政部门对基金会缺乏监管经验;红十字会、慈善会等“类基金会”组织难以纳入现有管理体制中;在税收优惠上,多数基金会尚未获得自身所得税税收减免资格和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等。

  “诚然,面对当前现状,探索基金会改革、创新的战略与路径,需要找一条有生命力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显得非常重要。”孙伟林称。

  北京大学校长助理、教育基金会秘书长邓娅呼吁更加有利的政策环境,她表示,在税收方面,政府应做减法,市场要做乘法,而在配比资金上,应采用“四两拨千斤”手法,调动捐赠和筹资的双方积极性。

  郁建兴还建议,政府应从双重监管转到合规性监管上来,慈善事业应从以扶贫济困为重点转到公益性价值观的倡导上来。(完)

  原标题:中国基金会数量近五千家专家呼吁放改善策环境

  稿源:中新网

  作者:谢盼盼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