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中国(南京)国际软件产品和信息服务交易博览会隆重举办

06.09.2015  13:39

        9月2日上午,以“软件与信息经济”为主题的第十一届中国(南京)国际软件产品和信息服务交易博览会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隆重开幕。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副会长周子学、国家工信部软件司司长陈伟、运行局副局长高素梅,江苏省及南京市领导黄莉新、徐南平、缪瑞林、王志忠、项雪龙、黄澜,以及32个国家和地区的驻华使领馆官员、机构代表和企业高管,50多个国内外城市代表团成员、重要客商共300余人出席了开幕式。

  南京市市长缪瑞林、工信部软件司司长陈伟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开幕式上还举行了“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特等奖颁奖仪式。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黄莉新、江苏省副省长徐南平宣布大会开幕。

    陈伟在致辞中表示,软件产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区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的产业,为工业现代主业体系,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保障国家信息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软件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2014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业务收入达到3.7万亿,同比增长20.2%。软件企业数量超过了3.8万家,从业人数超过482万。今年以来,我国软件业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上半年收入突破2万亿,增长17%,特别是新兴领域持续蓬勃发展。

他指出,当前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形态。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互联网有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软件业面临十分难得的发展机会,可预计软件产业未来仍将保持持续、快速增长。2014年,江苏省软件业务总量居全国首位,已成为中国软件产业增长最快,聚集度最高,竞争力最强的竞争者。南京市自2010年被授为首个中国软件名称称号城市以来,深度实施高标准建设中国软件名城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名园、名企、名品、名人,推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已探索出了可供全国借鉴的体制机制和政治措施。

  本届软博会首次引入合作伙伴国机制,并邀请韩国为本届展会的合作伙伴国,韩国驻上海总领馆代表、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具本景馆长在开幕式上致辞,介绍了韩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情况,表达了扩大与中国企业合作的意愿。本届展会将设立合作伙伴专题展区,并共同举办双边或多边的行业高层论坛,推动双方深入合作。



部省市领导参观第11届南京软博会中心展馆

  本届软博会以营造产业发展环境、展示发展成果、探索产业发展趋势、推进交流合作为主线,集技术研讨、人才交流、成果交易、项目对接等专业功能于一体,突出专业化,引入市场化,彰显国际化,内容更加丰富、成效更加显著、影响更加广泛。展会规模10万平方米,继续保持国内领先。美国、韩国、日本、加拿大、爱尔兰、奥地利、德国、西班牙等32个国家和地区,以及沈阳、厦门、拉萨、合肥、常州等19个国内城市参展参会。参展企业达到1147家,包括IBM、HP、SAP、富士通、等8家全球500强企业,亚信、苏宁、南瑞、中兴、中软等30多家国内百强企业及知名企业。展览展示内容紧扣软件产业发展趋势,在突出展示云计算、大数据、两化融合、三网融合、智能电网、未来网络、卫星应用等展区的基础上,围绕国家和省、市转型发展战略,做精做深“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展区展览,展示互联网与各行业深度融合案例和智能制造最新发展成果,充分体现信息产业发展趋势和转型升级成果。此外,首次设立小微新锐企业展区,邀请了60多家小微企业展示创意产品和创新服务。



                          江苏产业技术国际研究院工作人员向参观领导介绍最新国产服务器芯片研制成果


  展会互动内容丰富,人才招聘专区将有超过200家企业分4天设立展位,提供岗位数超过2000个;展会现场将设置无人机飞行展示、机器人互动游戏、数码智能谱曲等互动项目,以及网络信息安全对抗、证券极速交易、世博会云锦展示等现场演示项目,提升展览互动性和体验性;为了方便观众参会,组委会与市信息中心、市民卡公司合作,首次采用市民卡登录系统,方便本地市民凭市民卡、外地观众新办市民卡入场参观消费。

  各专场活动内容丰富、专业、高端,精彩纷呈,一系列论坛和峰会涉及互联网+、智能制造、云计算、大数据、软件测试等技术前沿,引领软件产业未来。软博会期间举办2015中国软件产业发展暨企业创新高峰会、中国“互联网+”趋势下智能制造国际论坛、互联网+时代传统产业新机遇高峰论坛、“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总决赛及颁奖仪式、产业互联网技术峰会论坛、海峡两岸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论坛2015年会、I.D.SPARK互联网应用产品创新设计大赛、重大项目签约仪式等近20场高层次专场活动。预计超过10万名观众将来会参观和交易洽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