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走出去”提质增效 成绩斐然

17.02.2016  10:44
     当前,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中国经济增速下行,进口、出口与进出口总额同步“三降”的形势下,中国企业“走出去”成就斐然,对外直接投资和承包工程齐创新高,成为凛冽寒冬中的一抹亮丽风景,给人带来春的喜讯。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与吸引外资并驾齐驱   2015年,中国企业在对外投资承包工程方面既有高速度也有大规模,且呈现出投资与引资并驾齐驱之势。    对外投资保持长期增长势头   自2000年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实现13年连增,年均增幅高达33.6%。2015年,中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创下1180.2亿美元的历史最高值,同比增长14.7%。到2015年年末,对外直接投资存量首次过万亿美元大关。“十二五”期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是“十一五”的2.3倍。
   对外承包工程业务迈上新台阶
  2015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新签合同额突破2000亿美元,达到2100.7亿美元,同比增长9.5%。从1978年开始,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年合同额历经近30年时间达到了2008年的1045.6亿美元,而从千亿美元跨入2000亿美元仅用时7年。
  对外投资与吸引外资呈并驾齐驱之势改革开放初期,中国资金短缺,长期保持着吸引外资“一头重”的格局。随着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对外投资与吸引外资规模的差距逐步缩小,且渐趋平衡。2014年,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为1028.9亿美元,同期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为1195.6亿美元,前者比后者低13.94%;2015年,中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180.2亿美元,吸收外资1260亿美元,前者只比后者低6.78%。中国作为对外投资大国的地位逐步确立,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经济增长引擎。
   对外投资结构不断优化
  在对外投资规模持续增长的同时,中国对外投资的产业结构、方式结构、主体结构等也在不断优化。
  对外投资和承包工程的行业领域逐步高端化。中国对外投资方式已从传统的在境外设立贸易公司发展到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在境外建立研发中心或通过并购等方式对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业进行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已从最初的土建施工向工程总承包、项目融资、设计咨询、运营维护管理等高附加值领域拓展。这成为推动对外投资合作快速发展的新动能。
  据初步统计,2015年中国企业共实施海外并购项目593个,累计交易金额401亿美元包括境外融资,几乎涉及国民经济的所有行业。从并购金额上看,地方企业出资占到并购金额的75.6%。新签和在建(包括运营)的特许经营类项目(包括BOT、BOO、PPP等)30个,合同金额超过100亿美元。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相关的60个国家承揽工程项目3987个,新签合同额926.4亿美元,占同期中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44%。
   三大战略相得益彰叠加和政策强化效应明显
  “一带一路”战略是当前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产能合作也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这些重大战略举措的提出和实施,与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以及发达国家再工业化诉求相吻合,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绝大多数国家的支持、欢迎,与中国“走出去”战略形成了战略叠加效应。
  2015年,中国共对“一带一路”相关的49个国家进行了直接投资,投资额合计148.2亿美元,同比增长18.2%;国际产能合作方面投向一带一路国家交通运输、电力、通信等优势产业的直接投资累计约116.6亿美元,同比增长80.2%。装备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70.4亿美元,同比增长154.2%。截至2015年12月底,中国正在推进建设的合作区共计75个,其中一半以上是与产能合作密切相关的加工制造类园区,入区企业1209家,合作区累计总产值420.9亿美元,上缴东道国税费14.2亿美元,带动了纺织、服装、轻工、家电等优势传统行业部分产能向境外转移。“一带一路”、“走出去”等重大战略齐头并进,起到了政策强化的作用,使得中国资金、技术和设备越来越多地进入国际市场,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更加紧密。
   对外投资助中国企业海外形象提升
  随着“走出去”步伐加快,中国企业对增加当地税收、就业以及公益事业等社会进步的贡献逐步加大,投资企业的海外形象日益提升。联合国助理秘书长马丁内斯·索利曼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在海外投资经营要比在本国难度大得多,尤其是前往拉美、非洲、南亚等地投资,都是非常复杂的挑战。中国企业尊重东道国的税收制度,雇佣了大量的当地工人,在重视环保等方面,也做了很多努力,为所在国带来了“发展红利”。
  美国Smadja&Smadja战略咨询董事长ClaudeSmadja在第二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上表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不仅带来新的大额资金,也给世界经济格局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10年前只有美国、日本、德国等几个国家的5家公司掌握高铁、动车等技术,如今11家有高速列车业务的公司中就有6家来自中国。中国出现了类似阿里巴巴这样的跨国、跨行业、跨时空的新商业模式公司,此类中国企业的增多,必将影响全球商业化巨头们的决策。中国企业大规模的海外投资,在某些行业或领域形成了优势,打破了西方传统意义上的垄断地位。国际资本顶级市场正在发生与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有关的合并、收购、IPO与合资,这些从量到质的转变,将会逐步改变国际金融市场和证券市场的游戏规则,将对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产生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