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科负责人联席会议成功举办

13.11.2015  14:41

  10月31日至11月1日,第六届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科负责人联席会议在古城咸阳西藏民族大学隆重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主办,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国家民委“西藏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研究”基地承办。来自国家民委、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兰州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50多家单位的6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开幕式上,国家民委研究室副主任、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张谋秘书长向大家通报了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成立以来,三大平台即年会、学科负责人联席会议、中青年学者高级研修班的发展情况,指出三大平台活动各有分工、各有侧重,构成了一个有机的研究整体,在服务专家学者、推动学科发展、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会主题发言环节,与会专家学者以大会主题发言和分组的形式,紧紧围绕“人类学民族学在‘一带一路’中的担当与使命及人类学民族学学科建设”两个主题展开,大家进行了良好的学术沟通及工作交流。现就主题发言内容提炼出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归纳如下:

  紧紧围绕“人类学民族学在‘一带一路’中的担当与使命”这一主题,与会专家学者从不同层面做了深入论述。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教授赵杰提出,“一带一路”是我国的重大战略,与改革开放、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中央强调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扩大国际影响力,造福沿线各地区、各国家的人民和民族,这样一个大好形势,实属千载难逢,也是对人类学、民族学专家学者的极大激励。在这样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时代,如何把学科建设好,把学术研究做好,是这次大会的主题。长江学者、复旦大学纳日碧力戈教授认为人类学是一门地天相通的学问,应当在国际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中重视有形的同时也应重视无形,即思想、价值观、感情、尊严等方面的美美与共,以民族学人类学的知识推动各级领导安装跨国民情传感器和跨国民需传感器,实行地天通的善治和良治。中山大学张应强教授结合中山大学研究特点和海上丝绸之路,重点讨论了人类学在“一带一路”中的使命,认为人类学民族学理所当然要拓展研究视野,注重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要上升到国家,上升到治国安邦的高度,为连带、连路的文化交流贡献自己的学术智慧。中国人民大学刘谦教授以中国援非医疗为例,探讨了“一带一路”背景下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的三种参与路径,其一,推动人类学经典命题的讨论,如身体观、宇宙观;其二,加入更具时代性、普适性的热点问题的探讨;其三,寻求多学科合作的机制。大连民族大学李鸿教授论述了“一带一路”建设与民族文化产业从传统型到创意型的嬗变,以期促进沿线民族地区区域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中南民族大学的许宪隆教授还列举了“一带一路”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人类学民族学所应该展开的研究内容。他指出,恶劣天气、自然压力高悬、偷盗抢劫猖獗、民族纷争不断、宗教派别林立是丝绸之路的负面清单,除了这些传统问题之外还有一些现实风险。面对这些问题,人类学民族学应该从以下方面研究:一是梳理边疆、民族、宗教及文化发展的演变历史;二是理清各利益、对立群体的复杂关系;三是放眼世界,扎根现实的研究方法,找出问题根源;四是把民族学的应用性研究做到最大发挥,并为经济与社会平稳发展进行理论上的构建。

  

      围绕“人类学民族学学科定位与学科发展”,与会专家也展开了广泛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人类学民族学要想实现自己的学术使命,真正在“一带一路”中有所为,前提是要在国内有其位。中央民族大学的张海洋教授提醒学者要认识到民族学发展的现实处境,认为民族学学科的建设不仅是我国智库建设的当务之急,也是我国民族领域知识生产链条上的短板,已经深刻影响到了我国的内政和外交,并从面临形势、政策话语、现实处境三个方面做了进一步阐释。广西民族大学的徐杰舜教授强烈建议人类学应当成为一级学科,认为“一带一路”是有关世界人类的大问题,不是一般的战略,仅仅用民族学的知识去研究是不够的。厦门大学的石奕龙教授认为无论从微观研究层面,还是与世界接轨层面,人类学在研究范围及影响力方面更为宽广,人类学应当成为一级学科。延边大学的朴今海教授指出了延边大学目前面临地域的限制、学科与专业的结构不健全、师资队伍匮乏等现实困境,并提出走特色化发展道路、自觉发展、各学校协同发展的构想。

  围绕人类学民族学学科定位、人类学民族学在“一带一路”中的构想与愿景,如何更好地发挥人类学民族学在国家和社会精细化治理中的作用等问题的分组讨论中,专家学者提出了命运共同体、文化共识等真知灼见,部分学者还提出加强民族文献研究、将古代文献翻译作为学术研究成果,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三科并立等重要观点。

  最后,国家民委研究室主任、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石玉钢强调了人类学民族学学者应更加坚持以人为本的研究方向,更加注重研究和回答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更加唱响我们的声音,在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及实现民族复兴伟业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本次会议是一次短暂而有成效的会议,学者们加强了对国家战略的把握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认识,彼此进行了良好地学术沟通及工作交流,达成了共识,明确了发展方向,这有利于整合资源集中力量服务于国家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