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国家治理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

31.03.2015  04:28

  人民网临汾3月29日电中东国家治理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昨天在此间山西师范大学举行。中国中东学会名誉会长、外交部原副部长杨福昌在研讨会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中东政局的动荡与治理》的讲话。山西师范大学校长武海顺,山西省教育厅副厅长李青山,中国中东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所长杨光先后在开幕式上发表致词。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宫小生在开幕式上作了题为《出使中东》的主旨发言。山西师范大学亚洲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车效梅主持了开幕式。出席开幕式的还有来自全国各地和土耳其、埃及、伊朗的20多位专家学者,以及山西师范大学的数百位师生。

  研讨会由中国中东学会、山西师范大学亚洲区域发展研究中心和《西亚非洲》杂志社联合主办。研讨会主要议题为中东国家的内部治理问题(包括政治治理、经济治理、安全治理、教派矛盾、社会管理和难民问题等)、中东恐怖主义治理、中东国家治理与国际合作、中东地缘环境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

  在研讨会上,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研究院院长李绍先,云南大学副校长肖宪,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何志龙,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所长韩志斌,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所长马丽蓉先后主持了相关专题研讨,或进行相关评议。

  山西师范大学亚洲区域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于2012年,是山西省第一个以世界史和国际问题为主要研究领域的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中心依托山西师范大学亚非发展中国家研究所和城市与城市化研究所,以该校现有的“亚洲城市与城市化”、“亚洲社会思潮”、“亚洲国际关系”和“中西文明比较”等四个稳定的研究方向为基础,进一步整合了校内外研究力量而成立。中心成立以来完成了一批学术成果,共出版学术专著或译著8部,在《历史研究》、《世界历史》和《史学理论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近10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世界史》等学术刊物转载或摘要。中心还聘请了钱乘旦、黄民兴、毕健康等国内知名中东问题学者担任兼职研究人员。

  山西师范大学创建于1958年,是国家中西部重点建设高校。学校所在的古尧都临汾市,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学校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一地域资源优势,使浓郁的地方文化和教师教育、基础研究、服务区域发展构成了学校的四大办学特色。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25000余人,研究生4000余人;设有22个学院,57个本科专业,17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20个二级硕士学位点,2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11个二级博士学位点,2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省级重点优势学科,1个省级重点特色学科,9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教学科研设施完善,建有戏剧戏曲、三晋文化、黄河民俗3个博物展馆。学校承担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和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项目,有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4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13门省级精品课程,9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000余名。其中,博士、硕士生导师近600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800多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500人,国家杰青2人,省级学科带头人24人,省级教学名师24人,山西省“百人计划”3人,共有20余人入选山西省青年拔尖创新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山西省新世纪学术带头人333人才工程。(王南)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原标题:中东国家治理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

  稿源:环球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