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邻3个街道分别规划?打造“旅游目的地”应整体协同

21.11.2017  09:22

  金秋时节,旅游休闲黄金季,各地都在吆喝自家风景。记者注意到,相关推介文案中,“旅游目的地”成为一个高频词——从设区市到县(市、区)甚至乡镇街道,地方政府纷纷提出打造“旅游目的地”。

  从苏南到苏北,有江海资源的,有山坡丘陵的,有水荡林场的,有历史文化遗存的,都提出打造“旅游目的地”。在一些缺乏天然旅游资源的地区,也纷纷通过建美丽乡村、引主题乐园,甚至挖掘特色菜系等元素争做“旅游目的地”。记者注意到,在江北某区,毗邻的三个街道,总距离不过20公里,分别制定规划要各自打造“旅游目的地”。

  “旅游目的地”的定义是“旅游者停留和活动的目的地”,在整个旅游产业链条中处于“中心”地位。业界专家认为,传统旅游目的地离不开“住、食、行、游、购、娱”六大要素,这是吸引旅游者从客源地到目的地的直接的基本吸引力。但一个现代旅游目的地的构建,必须有构成“旅游吸引”的核心要素,例如自然风景、人造景观、主题公园、遗产、特殊事件等。光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对美丽”的风景,缺乏独一无二的特色定位,很难持续吸引外地游客群体。

  “旅游产业‘绿色GDP’很诱人,但存在投资大、周期长的特点,‘这碗饭’并不好吃。”在南京周边投资高端民宿的共创理想生活联盟集团董事长沈忠说,当下各地打造的“旅游目的地”高度同质化,一般是建美丽乡村,发展民宿餐饮,其定位应该是乡村休闲游,目标人群是周边200公里内的自驾游客。很难想象会有人不远千里专门跑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美丽乡村”作为最终目的地。今年黄金周期间,国内一些地方重金打造的人造景区冷冷清清,就是例子。

  与建设“旅游目的地”的热潮相对应的,是巨大的基础设施投入。旅游目的地要求把旅游的所有要素,包括景点、交通、住宿、服务和市场营销都集中于一个有效的框架内。从初期规划到基础建设,从游客中心到停车、卫生、安全保障,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手笔投入。记者从南京某区了解到,光是一个街道,打造“旅游目的地”的计划总投资就高达数亿元。

  “这些规划‘看起来很美’,目标都是未来三五年,年吸引游客百万人次。”一位资深旅行业内人士说,没有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要实现年百万游客目标谈何容易!一旦目标落空,不但造成巨大的基础设施投入浪费,更会因高额的运行维护费用而增加财政负担。建议在打造旅游目的地过程中,地方政府应“引导”而非“主导”,要充分利用市场来调节“旅游目的地”的建设布局,把资源配置的主动权还给市场。

  9月底召开的全省旅游业发展大会提出“把江苏建设成国内领先的旅游强省、国际著名的旅游目的地”的目标。但业内人士更关注大会提出的三条路径:一是突出特色,打造旅游品牌;二是推动创新,培育新的业态;三是开放合作。

  “在单个景点景区难以承担‘目的地’重任的情况下,更需要开放合作,串珠成线,连点成面,形成跨区域互动的‘大旅游’格局。”南京标点国际旅游有限公司总经理史家标举例说,安徽黄山是国际著名旅游目的地,周边区域发展旅游都在打“黄山牌”,如西递、宏村的古村落,泾县的江南第一漂等,目标群体都是“黄山游客”,形成很好的协同效应。如果各家都来打造“旅游目的地”,既不现实,亦无必要。

  本报记者王世停

标签:

编辑:邓晓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