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两癌纳入大病救治专项2020年力争达到30个病种 实现贫困人口大病救治工作规范化

13.07.2018  08:54

7月2日,记者从全国健康扶贫三年攻坚工作会议获悉,2018年,将妇女两癌、肺癌、尘肺病等纳入大病专项救治范围。年底前扩大到20个病种,2020年力争达到30个病种,实现贫困人口大病救治工作规范化。国家卫健委主任马晓伟在会上强调,采取超常规举措,全面实施健康扶贫三年攻坚行动。

他强调,健康扶贫三年攻坚行动的总体思路已经非常清晰,就是要坚持目标标准,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卫生健康服务薄弱环节,加大政策供给和投入支持力度,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防治结合、关口前移,保障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重点实施六项攻坚行动:

——实施贫困人口托底医疗保障:

一是坚持保基本、兜底线,严格医疗费用管控。按照确定定点机构、确定诊疗方案、确定病种(组)收费标准等“三定”原则,规范农村贫困人口就医秩序和医疗机构诊疗行为。原则上,农村贫困人口应在县域内医疗保险定点机构就诊。如果县域内诊疗能力和水平不足,要严格落实分级诊疗,按规定逐级转诊。严格控制药品、耗材、检查化验费占比和目录外费用占比,农村贫困人口住院及门诊治疗目录外医疗费用比例要努力控制在10%以内。

二是立足现有制度实行托底保障,降低贫困人口医疗费用个人自付比例。全面落实基本医保个人缴费政府补贴政策,大病保险实施降低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和封顶线等倾斜精准支付政策,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城乡医疗救助范围。通过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对农村贫困人口予以特殊保障,对其经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报销后的个人自付医疗费用给予倾斜救助,将农村贫困人口住院及门诊大病、长期慢性病医疗费用个人自付比例控制在一定范围以内。各地政府已经实施的兜底医疗保障政策,到2020年前应逐步过渡到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提供托底保障。

三是加强各项保障制度衔接,提高贫困群众获得感。省域内,定点医疗机构对农村贫困人口住院医疗费用实行“一站式”即时结算。县域内,全面落实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定点医疗机构取消入院预付金,出院时支付自付医疗费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将“先诊疗后付费”扩大到省内异地就医范围。

目前,个别地方超越经济社会条件,不适当地提高托底标准,出现贫困人口“看病不花钱”现象,甚至提供交通、住宿等各种生活补贴,给财政和医保基金带来巨大压力。这里我要强调:健康扶贫重点解决基本医疗有保障问题,保基本、兜底线是基本原则,医疗保障水平要适度,不能降低标准,也不要凭激情办事、吊高胃口,难以为继。既要有效防止贫困人口因病返回到绝对贫困状态,又要避免可能出现的“福利陷阱”和社会不公,特别要避免贫困人口与“贫困边缘人口”差距过大,注意脱贫政策的“悬崖效应”。

——开展贫困人口大病和慢性病精准救治

一是按照“四定两加强”原则,全面推进大病专项救治。2018年,将妇女两癌、肺癌、尘肺病等纳入专项救治范围。年底前扩大到20个病种,2020年力争达到30个病种,实现贫困人口大病救治工作规范化。

二是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先为农村贫困人口提供慢病规范管理。2018年底前,对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应签尽签,做到签约一人,做实一人,重点加强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慢病患者的规范化管理与服务,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探索扩大慢性病管理服务范围。加强健康教育,提升贫困人口健康素养。加强政策宣传,提高健康扶贫政策知晓度。

三是加强动态管理,提高分类救治工作精准度。及时核准贫困人口患病信息,建立工作台账,全过程跟踪救治工作进展。强化与建档立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建立健康扶贫重点对象准入和退出机制。

——提升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一是全面改善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机构设施条件。将贫困地区未达标的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全部纳入国家全民健康保障工程支持范围,加大中央投资补助力度,确保每个县(市、区)建好1-2所县级公立医院。各省(区、市)加大投入力度,重点支持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改善条件。力争用3年时间,实现贫困地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全覆盖。

二是全面加强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实施全科医生特岗计划,到2020年为贫困地区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招聘1名特岗全科医生。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新增名额全部支持贫困地区。支持贫困地区免费培养农村高职(专科医学生),培训合格后到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工作。鼓励引导贫困地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按公益一类财政供给、按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管理,对基层医务人员实行县招县管镇用,激发基层积极性创造力。

三是全面加强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工作。进一步压实帮扶责任,强化帮扶机制,推动支援医院与受援医院建立深度合作关系。特别是在当地群众急需、医疗机构紧缺、帮扶可见效果的专科领域重点发力,帮助提升医疗服务能力。近期要研究制订三级医院对口帮扶贫困县县级医院绩效考核文件,适时开展考核。

四是全面实施互联网+医疗健康。全面建成覆盖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线上医疗服务网络,便捷开展预约诊疗、双向转诊、远程医疗等服务。实施“互联网+健康扶贫”应用试点项目并逐步推广,为贫困人口提供健康教育、疾病预防、慢病管理、分级诊疗、康复指导等卫生健康服务。

——加强贫困地区传染病、地方病综合防治

一是实施艾滋病防治攻坚行动。全面落实艾滋病免费筛查、治疗、母婴阻断措施。组织实施机会性感染集中救治、感染者健康管理和贫困感染者兜底保障。对贫困艾滋病感染者提供规范化的抗病毒治疗随访管理,督促按时服药,定期检测。

二是做好结核病防治工作。开展筛查工作,对结核病患者确诊检查提供适当补助。对发现的贫困患者,免费提供一线抗结核药品。优先面向贫困结核病患者实施“集中服药+营养早餐”项目,将耐多药结核病纳入贫困人口大病集中救治范围。

三是全面推开包虫病防治试点。推广四川石渠县包虫病综合防治试点经验,对包虫病患者开展内科、外科治疗及随访管理,实施生活救助。将包虫病患者社区随访管理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围。

四是开展现症地方病病人分类救治。将地方病病情严重的大骨节病、克山病、氟骨症病人和晚期血吸虫病确诊病例病人全部纳入大病集中救治范围,确定大骨节病和氟骨症分类治疗方案,在大骨节病病区因地制宜地落实搬迁、换粮、学龄儿童集中住宿、退耕还林等措施,落实婴幼儿和儿童龄防治措施等。

——开展贫困地区健康促进

制定实施符合贫困地区需求的健康教育计划,建立覆盖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健康教育工作网络,针对重点人群、重点疾病、主要健康问题和健康危险因素开展健康教育,通过健康讲座等多种方式,普及健康知识。结合健康城市、卫生县城(乡镇)、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等工作,努力改善影响健康的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大力推进健康医院、学校、机关、社区(村)和家庭建设。

——重点加强深度贫困地区健康扶贫工作

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坚决完成深度贫困地区健康扶贫任务的实施方案》,中央层面主要支持“三区三州”健康扶贫攻坚行动;各省(区、市)要强化政策供给,倾斜项目资金安排,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努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