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个二维码 117个数字 21个案例 揭秘最高法工作报告五大新变化

16.03.2017  09:27

  赞成2606票,反对180票,弃权49票。3月15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以91.83%的高赞成率通过,再创历史新高。

  23个二维码、117个数字、21个案例……这份通过率再创新高的报告是如何出炉的?有哪些新变化、新特点?

  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副主任陈志远近日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透露,今年工作报告有一些新特点,概括为“五个多”:亮点多、数字多、案例多、经验多、二维码多。

   变化一:二维码数史上最多  

  立体、有声、能动……记者发现,今年最高法的工作报告“很时尚”。通过二维码、AR增强现实、视频H5等技术,将每一项举措、每一组数字都能够直观的展现在人们面前。

  “报告总计23个二维码,是历史上最多的。”陈志远告诉记者,这些二维码链接的内容既有文字,又有H5动图、微视频等传播形式,为代表呈现了一份动静结合、丰富多彩的立体式报告。

  “两高报告”历来十分专业,有了这些二维码非法学专业人士也能看得懂。比如,在聂树斌故意杀人、强奸案的文字旁,就有一个二维码,一扫码,便是该案再审时的庭审录像;再比如,侵犯“狼牙山五壮士”名誉权案的文字旁有个二维码,扫一扫相关案情一目了然。

  陈志远告诉记者,今年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体例延续了去年三大部分的写法,对每部分的大标题作了调整。把三大部分概括为“三个坚持”——“坚持依法履职,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权益”“坚持以深化改革和推进信息化破解难题,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坚持改革创新求真务实,扎实做好2017年人民法院工作”,开门见山地点出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变化二:通篇用数字说话  

  翻开今年的报告,给人的第一感受就是数字多。

  各级法院受理案件2303万件,同比分别上升18%;审结贪污贿赂等案件4.5万件6.3万人,被告人原为省部级以上干部35人;审结杀人、抢劫、绑架、盗窃等犯罪案件22.6万件……

  据陈志远介绍,最高法报告全文共有117个数字,既有各类案件办案数量,也有同比升降情况,通过这些数据,可以让大家对人民法院审判执行工作以及其他各项工作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

  “去年,法院结案标的额达到4.98万亿元。可以做个对比,根据财政部的数据,我国2016年的财政收入是159552亿元,接近16万亿元,可以看到全国法院结案标的额相当于财政收入的31%,这个比例是相当高的。”陈志远说。

  报告显示,2016年,各级法院受理案件突破2300万件,再创历史新高,同比上升18%以上。这与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有关,和群众法治意识增强有关,也跟人民法院推进立案登记制改革有关。

  “案件数量增加,对人民群众来说,说明打官司更加方便了。对法院来说,这些数据后面,是广大法官的辛苦付出,是巨大的办案压力。特别是一些发达地区的基层法官,工作很苦很累。”陈志远坦言,许多法院一到晚上,灯火通明,大家集体加班,“5+2”“白+黑”已经成为法官工作常态。

   变化三:通过案例讲好故事  

  记者发现,今年最高法工作报告中案例特别多:聂树斌故意杀人、强奸再审案,“红色通报”人员李华波贪污案,“红色通报”人员闫永明职务侵占案,徐翔等操纵证券市场案,“快播”公司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周世锋等颠覆国家政权案,陈满申请国家赔偿案,再审改判王力军无证收购玉米无罪案,福喜公司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

  在逾万字报告之后,还有长达43页的附件,在附件第5页右下角出现了一幅“有关刑事案件庭审现场”的二维码,经手机微信扫码后即可跳转至网页,其中聂树斌案排在第一位。

  陈志远告诉记者,各级法院受理的2300多万件案件中,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和典型意义的案例非常多,报告选取了21个案例做了简要介绍,有的案例还在附件中做了延伸说明。

  这些案例给代表们留下深刻印象,以聂树斌案为例,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周光权认为,和以往要“亡者归来”或“真凶再现”才能纠错不同,聂树斌案不存在这些情况,检察机关、法院认为20多年前的案件定罪证据存在重大缺陷就予以纠错,体现了疑罪从无原则。

  “通过生动鲜活的案例,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治精神,引导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陈志远说。

   变化四:各项工作亮点纷呈  

  依法惩罚犯罪、保障人权;服务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切实保障民生权益;自觉接受监督,促进司法为民公正司法……记者发现,报告有改革、有创新、有落实,涵盖了最高法过去一年的各项重点工作。

  此外,报告指出,要完成巡回法庭总体布局,深化立案登记制改革,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全面推进司法责任制等基础性改革,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推进案件繁简分流,推进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深化司法公开,创新司法便民措施,推进执行改革十个方面重大改革。

  陈志远解读说,一年来,全国各级法院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惩治贪污贿赂犯罪、严惩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犯罪、严惩电信网络犯罪、纠正冤假错案、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十个方面重大改革等等,各项工作亮点纷呈。

  “十项工作既写了司法改革,又写了信息化建设。这是为了充分体现人民法院工作‘一体两翼’的布局,这是今年报告的最大创新。”据陈志远介绍,报告的第一大部分主要是人民法院依法履职、完成审判执行工作任务情况,这是工作的“主体”;第二大部分表明了司法改革和信息化建设是推动人民法院工作发展的“车之两轮、鸟之双翼”。

   变化五:基层经验多接地气  

  “最高法工作报告中提到了很多基层法院的工作,这显示出报告很‘接地气’。基层法院干警的工作让全国人民都知道了,对干警也是一种鼓励和支持。”全国人大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惠农区公安分局政委张仙蕊评价说。

  湖南、广西、海南、云南等法院在景区设立审判点,就地化解旅游纠纷;陕西咸阳、宁夏吴忠等118个中级、基层法院开展家事审判方式改革试点;新疆及兵团法院开展巡回审判5400多次;内蒙古、西藏、青海等法院推广“车载法庭”;安徽、重庆、陕西等法院推广“背包法庭”……基层法院经验被写进工作报告并非新鲜事,但如此密集的点赞却是头一回。

  “人大代表来自全国各地,希望了解本地法院的工作。最高法在报告中回应了大家的要求,点出了全国各省、区、市法院,以及解放军军事法院和新疆兵团法院的特色亮点工作,以便让大家对全国法院工作有更加全面的了解。”陈志远解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