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349个小区安装了534个捐赠箱

01.04.2016  18:29

  中国江苏网4月1日讯 “曝杭州慈善捐赠衣物竟流入江苏旧衣回收市场”,媒体昨天报道的这条消息也引起了淮安市民的关注,因为在淮安的小区里,也有类似的旧衣捐赠接收箱。为了解淮安旧衣慈善捐赠箱的运行状况,淮海晚报记者昨天上午进行了探访。

  ◎观点:环保意义大于慈善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衣服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不少旧衣服堆积在家里,身边却难以找到合适的捐赠对象。旧衣服该往何处去?是令人纠结的社会问题。正基于此,淮安通过建立旧衣慈善捐赠网络,为旧衣服找合适的下家。

  “出发点是好的,我觉得其更大的意义在环保和循环利用。”曾经供职于我市大型棉纺企业的张先生告诉淮海晚报记者,从制造的角度讲,旧衣服里可提取再利用的天然纤维和化学合成纤维。天然纤维可以重复利用于纺织,化学纤维可以制作塑料大棚、汽车坐垫等。相反,如果随手丢弃旧衣服,不仅浪费了可以再利用的资源,也给环境带来污染。有业内人士向淮海晚报记者坦言,目前旧衣回收体系处于起步阶段,前景巨大,关键是如何引导、培育,使其成为产业。

  市捐助中心工作人员介绍,淮安旧衣慈善捐赠引入企业运行,在分拣好衣服,优先满足慈善捐赠需求的基础上,企业通过处理不适宜捐赠的旧衣以获取成本、取得利润,之后还要拿出部分收益捐赠给慈善总会,列入慈善基金,用于慈善救助。

  淮海晚报记者江安

  ◎利用率:一年捐赠了约1000件

  捐了多少件?都捐到了哪些地方?来自市捐助中心的数据回答了市民们最关心的问题:从2015年上半年到现在,全市共收到各类旧衣服约2万件,其中约有1000件在消毒、清洗后已经进行了捐赠,仓库里可以用于捐赠的还约有500件。

  经消毒、干洗的旧衣服都捐到了哪些地方?“涟水蒋庵乡,淮阴区码头镇、老张集乡,盱眙古桑乡……捐的地方挺多的。”市捐助中心的工作人员张胜介绍,旧衣服是随着流动慈善车进村捐赠的,慈善车还进入敬老院实施过捐赠。另外,市民政局还在接待室设置了旧衣捐赠点。在外地捐赠方面,市捐助中心通过与志愿者协会合作的方式,将旧衣服寄往云南等困难地区。

  ◎分布:4年覆盖7个县区

  记者从市捐助中心了解到,到目前为止,全市共在349个小区里设置了534个旧衣慈善捐赠箱。

  清河区是旧衣慈善捐赠箱设置最多的区域,108个小区里设置了160个捐赠箱。清浦区、淮阴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新城及涟水县也设置了旧衣慈善捐赠箱,其中清浦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淮阴区设置量均超过了50个小区,覆盖面也比较大。

  淮海晚报记者了解到,我市启动旧衣慈善捐赠始于2012年,第一批捐赠点在清河区和清浦区的20个小区里试点。在试点阶段未设置捐赠箱,而是借助物业服务用房收集,旧衣清运、分拣都由市捐助中心工作人员直接负责。在推广阶段,则实行政府引导与企业参与相结合的方式,依托回收企业的财力、人力负责捐赠箱的安装、清运。像南京涡伟这样的废品回收公司正是从推广阶段进入淮安市场的。

  虽然不再直接负责捐赠箱的安装,但分拣这块业务始终保留在市救助站内的仓库里,以便市捐助中心进行监督。

  ◎杭州:旧衣流入江苏

  从2014年4月开始,一只专“”废旧衣物的“大熊猫”出现在了杭城的各大小区里。人们被告知,投进“大熊猫”中的废旧衣物,八成新以上的将用于慈善捐赠;八成新以下的则由废品回收公司经过处理后,再次成为纺织原料,与相应的企业合作制成再生产品。

  据杭州电视台综合频道微信公号推送文章报道,“民情观察室”记者通过追踪采访,发现杭州捐赠回收的旧衣被运至江苏。媒体报道中有这样的表述,“这里的老板告诉记者,往他这里送货的卖家来自全国各地,只要能保证货源质量,回收旧衣服的生意还是挺赚钱的”。

  旧衣慈善捐赠本是奉献爱心,让废物得到循环利用,而把废旧衣物当成生意来做,不顾慈善爱心的事件着实刺激着公众的神经,人们不得不想“我们的爱心到底有没有人收到”?

  ◎淮安:在官方仓库分拣

  在淮安市民的身边,也有一个个旧衣慈善捐赠箱。杭州媒体曝出的消息,当即引起淮安市民的关注。昨天上午10点,家住城南大学城的郝女士致电记者问道:“我们淮安旧衣回收箱里回收的旧衣服,是不是也都卖掉了?”为解答市民疑问,淮海晚报记者当即展开调查。

  上午10:20,淮海晚报记者来到城南大学城学林雅苑小区走访,在靠近小区西门入口处的绿化带旁,看到一个旧衣慈善捐赠箱。捐赠箱为铁质材料,上面有锁,只有相关工作人员才能打开。小区保安告诉淮海晚报记者,偶尔能看到业主往箱子里塞衣服,前一段多一些,这段时间少了。保安说,有专人开着汽车清运捐赠箱里的旧衣物,十天半个月来一次,时间不固定。据说这些旧衣物都被拉到了一个指定的仓库,仓库设在市救助站的院子里。

  上午11:20,淮海晚报记者来到市救助站,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前往市救助站院内北侧的一幢楼内采访。“就是这里!”工作人员推开一扇门,提示这就是仓库。淮海晚报记者看到,仓库约十几平米,内有两个衣物架,架子上比较整齐地叠放着棉袄、羽绒服及毛线衣。

  葛恒丽是仓库保管员,也是市慈善总会派到那里的工作人员。她戴着口罩,正在整理着旧衣服。据她介绍,回收人员平均每两天就送来几大包旧衣服,在仓库,她和清运衣服的工人一起参与分拣,将其中新一些、干净一点的衣服收好,脏的、破的衣服及内衣和袜子则都被挑拣出来。

  葛恒丽从仓库出来后又打开了一个办公室的门,这间办公室也是仓库,里面叠放了更多的衣服。“我们共有四大间仓库。”她说,从捐赠点清运回来的衣服品相参差不齐,分拣时主要把棉衣和孩子能穿的衣服收集起来,然后消毒、清洗、保存。淮海晚报记者在仓库看到,旧衣有的完好无损,有的则有明显的伤痕,还有些则是不能列入捐赠范围的短裤、内衣、袜子。

  上午11:35,一辆依维柯开到了院子里,驾驶员李步正是清运旧衣的工人,他自称受雇于南京涡伟废旧物品回收公司,专门负责将收集来的旧衣送到仓库。“这里的旧衣服不可能再翻新卖到旧衣市场,都是拖到外地再加工制成其它用品。”他说。在李步的车上,淮海晚报记者看到两份手写的表格,一份是小区名单和慈善捐赠箱子编号,另一份是在哪个箱子里收了多少件衣服的清单。

  据介绍,为了防止自清运至分拣环节的漏洞,市捐助中心的工作人员会不定期地在小区里或在路上,对捐赠箱、清运车进行查验。

编辑: 周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