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知识实现“云端”精准投递 江苏教育搭上智慧快车

30.09.2019  13:12

  由省委网信办和省教育厅主办的“E路同行 智惠江苏——教育篇”网络主题活动上周正式启动,媒体记者和网络大V们奔赴南京、常州、苏州、泰州等地,聚焦推进互联网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和创新举措。

  “靶向教学”:个性化知识在“云端”精准投递

  在许多中小学和幼儿园,类似“私人定制”的“靶向教学”,在有限的时间内,让课程的质量和效率得到提升。

  “做得快的同学稍等一下,我再推个课后测评题给大家。”在南师大附中新城初中怡康街分校课堂,同学人手一部平板电脑,做题、批改、反馈等环节,都通过这部平板电脑完成。这种授课模式被称为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模式,意思是让每位学生自带设备进入课堂。

  “全对的,可以推送一些提高题;有错的,系统能够根据错误类型推送适合学生的题目。”数学老师施凌燕表示,通过移动端分层推送作业是BYOD模式的一个优势,另外,通过收集数据,她也能了解学生知识的薄弱环节,针对性讲解,反馈很高效。“更方便了,系统性、有规划的整理方式,比自己手抄的快很多。”13岁的陈劼告诉记者,系统每隔半个月会生成错题集,并根据不同的错误推送扩展题,“系统上的扩展题比较好,对题目的解析也讲得比较全。”陈劼说。

  在幼教领域,“互联网+体验”的模式,帮助孩子们获取个性化知识。在常州市勤业新村幼儿园,孩子们每周都要用平板电脑进行线上游戏,作为幼儿园“E-play”课程的线上部分,在这款游戏中,包括动物博物馆、听故事排序、购物体验、体感运动等多种类型,锻炼孩子认知、逻辑、计算、运动等多项技能的同时,还可以有效记录孩子们学习、游戏的轨迹,有助于对孩子进行针对性的引导。

  “口袋课堂”:让知识在“”上自由翱翔

  通过一部手机终端,课堂就能被装进口袋,孩子们的自主性、互动性在这种新学习形式中不断提高。

  苏州三中建立了基于线上教育中心平台的直播/录播系统。上直播课,老师只要录入讲课所用的PPT,打开摄像头和直播课程界面进入课程后,就能在屏幕上切换课程所需的内容。该校王翔老师表示,这些设备让他能像平时上课一样“一边写一边说”,也能够和线下收看直播的同学实时互动,通过手写板进行批注和演示。直播的课程会同步录制,同学们可以收看回放,巩固学习效果。学校开设的在线课程费用全免。“坐在家里就能听课。”高二(7)班的陆仪文同学说,“九门课都有,根据学校的进度讲,我们可以跟着巩固或者提前预习。

  除考试科目外,打破时空限制的“云空间”也为孩子们发展艺术、体育等综合能力,提供了广阔天地。清潭实验小学是常州市的一所老学校,校区分散且面积小,为了让孩子们达到足够的运动量,学校放出了“大招”:在智能平台上布置体育家庭作业。10岁的沈奥钧选择了篮球、跳绳和散步作为他今年的“打卡”项目,每周完成两到三次,由妈妈拍摄视频,通过APP完成打卡。常熟实验小学则开发了“全息学习云平台”。在美术课程中有一节课是“家乡的桥”,美术老师吕月琴课前在平台上发布任务,让孩子们在常熟的100多座桥中,寻找自己喜欢的实地考察,然后在课上交流考察日记,再学习用陶艺表现石桥艺术,把最终作品上传到平台上。“此举激发了孩子无穷的学习力,将课内与课外融合起来。”吕月琴说。

  智慧校园:守护安全让孩子幸福成长

  互联网、大数据不仅改变了教学方式,也改变了老师、学生甚至家长的习惯。

  校园安全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泰州市级机关幼儿园自2017年起,启用了电子智能门禁卡系统。每天上学放学,接送孩子的家长在安保人员的组织下,排队刷卡后方能走进校园。学生家长江女士表示,幼儿园严格保证来接孩子的家长一卡一人,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在泰州市姜堰城西实验学校,为保证孩子们吃到安全营养的午餐,打造了智慧监管平台,全程监督食材从购买、入库到制作、用餐期间的每个环节,让学校监管人员、教育管理部门、学生家长都能随时了解。学生家长朱女士表示,通过手机APP,她和爱人每天都能随时看到孩子在学校用餐的情况,以及食材的来源、加工等过程,非常方便。

  “互联网+”还可以帮助孩子养成更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我省许多学校使用了“智能班牌”,如苏州三中的教室门口,班牌上播放着班级的集体照片,展现班级文化和风采;南师大附中新城初中怡康街分校,在班牌上公示了常规评比环节的各项结果;在泰州中学,班牌还能实现“考勤”的功能。泰州中学高三(1)班班主任顾建军说,“使用这个系统以后,整个年级学生迟到的情况都少了很多。”老师能够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到班时间和情况,同学们更加自律了,也能够更好地完成自我管理。(李璞)

  来源: 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