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计划3至5年将建100个左右特色小镇

02.03.2017  14:41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原材料工业研究所所长肖劲松 - 新浪江苏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院长、紫金传媒智库主任周晓虹 - 新浪江苏
来源: n.sinaimg.cn

  3月1日下午,“彰显产业特色引领创新发展2017江苏特色小镇研讨会”在南京召开。记者获悉,通过3-5年努力,江苏将分批培育创建100个左右产业特色鲜明的小镇。正在摸索中的江苏特色小镇建设如何提速,健康跑出“加速度”?研讨会上业内专家认为,除了发展特色产业,对传统产业进行升级外,文化才是特色小镇的内核。

  据近期出台的《省政府关于培育创建江苏特色小镇的指导意见》,江苏将通过3-5年努力,分批培育创建100个左右产业特色鲜明的小镇。特色小镇原则上要按3A级以上景区服务功能标准规划建设,旅游风情小镇原则上要按5A级景区服务功能标准规划建设。江苏省特色小镇将聚焦高端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意创业、健康养老、现代农业、历史经典等特色优势产业,或聚力打造旅游资源独特、风情韵味浓郁、自然风光秀丽的旅游风情小镇。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原材料工业研究所所长肖劲松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原材料工业研究所所长肖劲松认为,特色小镇发展产业上要特而强,不光是要有特色产业,还要有传统的产业升级,肖劲松说,特色小镇以前叫专业镇,最早是改革开放初期,以传统特色产业为基础形成的块状经济,是我们的1.0版;第二个是2.0版,这是传统特色产业在区域内按照市场分工合作,形成了传统产业集群,不仅是特色产业的生产基地,还衍生出来了专业市,形成了市场+生产的特色。现在我们追求特色小镇建设的是区域集聚3.0版,在原有产业集群模式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升级,形成以特色小镇为代表的特色产业发展平台。特色产业不仅仅是生产,还有创新创业和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产业空间组织形式,生产、绿色、人文等理念植入小镇的建设之中。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院长、紫金传媒智库主任周晓虹也表示,此番特色小镇建设,为江苏经济聚集各类高端要素,促进产业链、人才链、资本链和创新链在空间上的紧密耦合,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一条可能之路。在这一维度下,有两个向度至关重要,即关注所聚焦的“7+1”产业,尤其是切实提升高端制造业的水平;以产业融合为导向,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力争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在同一个空间范围实现制造业和服务业真正现代农业的协同发展。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院长、紫金传媒智库主任周晓虹

  “江苏创建特色小镇的指导意见中,尤其突出了江苏的基础雄厚的高端制造业,并且包括现代农业;即使关于旅游风情小镇,在江苏的指导意见中间也强调,要凸显浓郁的苏派风情和人文魅力,所以这个是特色。”周晓虹说。

  在特色小镇的建设上,周晓虹特别强调文化是特色小镇的内核。特色的文化才能赋予小镇这一人群共同体以独特的认同感,当中国经济摆脱了贫困落后后期,摊大饼似的单纯复制越来越满足不了逐渐差异化的人群的差异性需求,而文化的再造是供给侧改革的良方文化是特色小镇的内核。

  “在特色小镇的建设上,瑞士达沃斯、法国普罗旺斯、德国梅尔斯堡、美国的格林尼治乃至中国的乌镇这些先行者的成功,让越来越多的人希冀能够像海德格尔所说的‘诗意地栖居’,但仿制者们很少知道,文化才是诗意的内核。如果说有时资本的流入和税收的优惠就能造就产业的聚集,那么文化的再造需要时日。”周晓虹谈到。

  周晓红认为,特色小镇的文化,包括了各式各样的令人留恋往返的物质表现形式,但同样包括以创新创业为核心的价值观、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在特色小镇这种社区共同体的重塑过程中,文化再造的核心是培养具有创新特质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基本特征用16过字来表达:崇尚冒险、宽容失败、激励草根、包容异端。

  周晓虹说,在中国、特色小镇的创建刚刚开始起步,在这一轮建设中间,虽然浙江走在了前列,但是以80年代的小镇企业和90年代的新加坡工业园驰名的苏南乃至江苏整个经济,只要江苏能够有创新创业的意识,就能够吸收从自己原先一度领先的小城镇建设上吸收经验和教训,就能够切实的推进江苏的特色小镇和区域创新,就能够和浙江共演一场引人瞩目的产业转型的双推磨,并使包括上海在内的整个长三角成为中国经济升级换代的动力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