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首批55个历史地名保护名录出炉

19.01.2016  19:42

  江北有座比“越城”还早的古城,是金屋藏“”的诞生地

  专诸巷流传着刺客专诸用鱼肠剑刺杀吴王僚的故事

  六合文庙

  龙池夜景

  首批(55个)历史地名保护名录

  

  提到南京最早的古城,喜欢历史文化的都会想到公元前472年政治家范蠡在今中华门外筑的“越城”。大家不知道的是,在江北六合区,有一座比“越城”早近百年的古城——棠邑。

  春秋时期,江北的六合地区是吴楚两国不断争夺的地盘,最早归于楚国。《左氏春秋》记载,周灵王十三年(公元前559年)棠邑归楚国管辖(周灵王当时在今六合老县城附近设置了棠邑)。

  随着江北新区规划的推进,近2600年的棠邑,历经沧桑而流传下来的老地名也在变少。为了保护和传承好这些历史的载体,六合区的官方微信公众号日前公布了首批历史老地名保护名录,共55个古地名。

  交汇点记者黄勇

  达家巷等

  补进首批老地名名录

  提起棠邑,说不完的风流人物和故事,相传军事谋略家伍子胥的哥哥伍尚,是六合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位行政长官。而到了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始建棠邑县。汉高祖刘邦夺取秦政权以后废除秦郡县制,实行侯国制,封了一个名叫陈婴的有功之臣为“棠邑侯”。这棠邑侯国就是南京地区的第一个侯国,存在了85年。成语故事“金屋藏娇”的主人公——陈阿娇,是六合历史上走出的第一位皇后。而东晋、南北朝时,先后置棠邑、尉氏、义成、方山、横山、秦郡、齐郡、瓦梁等县、郡。北齐于579年南下占领陈江淮国土,因当地一山由6座山峰环合而成,有平定江山、横扫六合之意,置“六合郡”,这也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六合”这个名字。

  近2600年的棠邑,在历史的长河中,也留下了众多的古地名。一个老地名就是一段乡愁,凝聚着六合人千百年的情感记忆。随着江北新区规划的推进,为了防止老地名的逐渐消失,保护和传承好这些历史的载体,2015年9月,根据《南京市地名管理条例》“保护历史地名”的要求,六合区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历史地名。

  很多研究六合历史的专家、学者纷纷提供线索,最终按政区、古街巷(古村落)、山川、河流、名胜古迹、古建筑等6种类别共收集到69个老地名。当地地方志、文广局等部门专家从古老度、知名度、文化含量度、文化独特度、文化普遍价值及传承价值方面考量、甄选,又补充了伊斯兰教名人达浦生故居所在的达家巷等部分有价值的历史地名,最终历时4个多月,形成了第一批(55个)历史地名保护名录。其中政区3个、古街巷古村落28个、山川4个、河流1个、名胜古迹16个、古建筑3个,涵盖自然地理实体地名、行政区域地名、道路地名和古代名人、纪念地、旅游地地名等方面。

  最悲情刺客专诸是棠邑人

  随着江北新区改造步伐的推进,老地名不能只封存在遥远的记忆中,一定要保下来,还要“”出名。首批历史老地名保护名录中,文庙、灵岩禅寺、万寿宫等六合人耳熟能详的古地名,自不能少。

  西汉初年陈婴任棠邑侯后,一直到宋、元时,六合城初具规模,城内最闻名的就是始建于唐朝咸通年间的文庙。这处文庙比闻名遐迩的南京夫子庙还要早170余年。然而因为战争及地势的原因,六合文庙曾6次迁址,7次重建。现在看到的文庙(如上图)是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建的,面积在全国文庙中排第五,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心建筑为大成殿,正脊龙身,飞檐翘角,宏伟大气。大成殿的东北侧还有一座华丽的六角魁星亭。据说上世纪80年代,南京夫子庙重建之时,有专家还特地到六合文庙进行考察,作为复建参考。

  更多老地名,承载的则是一些非常传奇的人物。如今,位于六合主城区紫金广场的专诸巷,每天车来人往。这里流传着最悲情刺客专诸用鱼肠剑刺杀吴王僚的故事。专诸是春秋时期最厉害的刺客之一,吴国棠邑人。当时,吴公子光欲杀僚自立,伍子胥把专诸推荐给公子光。公元前515年,公子光乘吴内部空虚,以宴请吴王僚为名,藏春秋时著名的铸剑大师欧冶子亲手所铸五大名剑中一把短剑于鱼腹之中进献,当场刺杀吴王僚。但专诸也被侍卫所杀。

  “专诸巷”老地名的保存也有段故事。该巷原址位于金宁广场,后因城市规划原址无法保存。后来,专诸巷被合理东移至紫晶广场。“这样既不阻挡城市建设,又传承了六合的历史文化。”六合区民政局社会事务科工作人员介绍。

  江北新区改造

  老地名不会废止

  城市改造,乡土味十足的老地名逐渐消失,人们对这些地名背后的历史更是知之甚少。

  作为中华瑰宝雨花石的故乡,横梁早已名声在外。横梁甸这个古地名,有个美丽的传说。相传,秦始皇儿子小秦王拿着神鞭四处赶山填海。四海龙王们怕填海后自己无处存身,东海龙王的三公主主动请缨对付小秦王。这天,小秦王赶着一座山,途经六合东门时天色已晚,看到路边有个客栈便去投宿,店主就是三公主变成的漂亮姑娘,半夜,三公主用假鞭子换走赶山神鞭。小秦王醒来后发现鞭子被偷,生气地说:“真是个混账店!”从此,这个地方就被叫作“混账店”,小秦王赶的那座山因没了“”(神鞭)而“”(六合方言音aí,意为呆板不动)住了,便是今天的灵岩山,当地百姓知道这是三公主使的计,不是“混账店”,因而谐音成了“横梁甸”。

  卸甲甸,则是相传楚汉相争时,项羽叔父项梁率八千江东子弟西征时,曾于此处驻扎卸甲休息,故名。玉带,也跟项羽有关,传项羽兵败,沿长江北岸西奔,仓皇间将龙袍弃于今龙袍街道境内,玉带弃于今长芦街道境内。原玉带镇域地处滁河入江口,至明天启初年,泥沙沉积成洲,后取名玉带洲。

  据悉,六合区第一批地名文化保护名录建立后,在未来的江北新区改造中,这些老地名都不会摈弃、废止,而要延续、保留。同时,将根据建设实际,采取有效方式留名存史,选择部分重要老地名,在原址的适当位置,设置历史地名保护标志,释文介绍历史地名文化内涵,给“老地名”树碑立传。

编辑: 刘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