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医大每10个医学生解剖一具遗体

14.11.2014  13:09

  每年接收不到70具遗体,有三分之一的缺口

  新华报业网讯  昨天,南医大新建的“医学伦理教育馆”正式落成,展示了南京市18年来遗体捐献工作的艰难历程。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遗体捐献工作困难重重,一些老人想捐遗体却遭子女反对。因为资源匮乏,导致医学生动手的机会也很少。

  遗体防腐处理3年后才能用

  在南医大的解剖实验室,除了整具人体标本,瓶瓶罐罐里还摆放了不少人体局部标本,有胳膊、腿等不同部位,也有肾脏、心脏等各种器官,细到血管都一清二楚。

  “对于捐献者遗体,首先要用福尔马林等液体进行防腐处理3年以上,才开始使用。”南医大人体解剖学系主任丁炯介绍,取用时会对照着编号详细地记录被解剖者年龄、死亡原因、具体病理分析,相应的器官、组织等根据需要,制成标本供一代又一代的医学生学习,直到实在无法使用时,便进行极为庄严的火化,骨灰将安置在功德园中。

  南医大陈亚新老师说,做专门的血管标本和神经标本,“一个完整的人体神经标本,看上去就像一个稻草人。

  老人不肯服药怕影响研究

  据了解,南医大从1996年开始接受遗体捐赠。这中间虽然困难重重,但是遇到的一些人和事,让很多人都感动。

  张露青老师始终记得这样一位老奶奶。“她拎着大包小包,衣衫破旧。从外地来南医大,希望去世以后捐出遗体,但不识字,不知道怎么办手续。接近中午了,她从包里面拿出炒米,准备冲炒米当午饭。我去食堂为她打了一份盒饭,她小心地收好说要留到晚上。”张老师说,这样贫寒,却想要捐献遗体,让所有人都很感动。

  还有一位泰州79岁的“爱心奶奶”,因为多发性骨髓瘤医治无效去世。老人早年学医,自从签订了捐献协议,就拒绝服用除止痛药之外的其他药物,她说:“我的病在骨头里,五脏六腑都是好的,别因为吃药把内脏吃坏了,到时会对学生们研究有影响。

  受传统观念影响遗体捐献难

  丁炯介绍,现在捐献遗体者逐年增加,但是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损之不孝”的观念束缚,许多人对遗体捐献还存在着偏见。

  “在中国,即使某人生前登记捐献遗体,死后如果家属反对,仍然无法进行。为此,南京市遗体捐献以前还进行公证,但最终还是没解决问题,因劳民伤财后来也就取消了。而在外国,遗体捐献志愿者权益有相关法律保障。

  目前,南医大人体解剖学系每年接收不到70具志愿捐献遗体,但尚有三分之一的缺口。由于捐献匮乏,医学生实践学习时只能10人共用一具遗体,国内有的医学院甚至二三十个学生才有机会解剖到一具遗体,大大影响了实际操作能力。

  据悉,南京市1996年至今,总共有6677人登记捐献遗体,实现捐献了1217例。其中南医大接受捐献779例。

  蔡心轶王晶卉

编辑: 莫小羽、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