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检察机关筑牢个人信息“防护墙” “锁”好你的个人信息

02.11.2022  11:04

  2022年11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施行一周年。一年来,江苏省常州市检察机关共办理涉及公民信息案件138件221人,其中,涉及公民财产信息30万余条,身份信息50万余条,个人轨迹信息5万余条,向相关职能部门发放检察建议书共计8份。

  

(点击图片查看视频)

  推动司法实践“第一线

  2021年11月1日,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支持了常州市检察机关对田某侵害个人信息公益诉讼案的全部诉讼请求,判令田某在国家级新闻媒体上公开赔礼道歉并承担侵犯个人信息损害赔偿金9512.7元。田某未上诉,一审判决生效。

  这是常州检察院办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生效后,江苏省首例宣判的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案件。

  案件中的田某为出售个人信息牟利,在58同城注册账号并发布虚假兼职信息,骗取有兼职意向的求职者投递个人简历,个人简历中包含姓名、性别、年龄、所在地区、电话号码等信息。他在明知何某购买简历系用于实施诈骗、盗窃等犯罪行为,在收到求职者个人简历后,向何某出售求职简历25164条,非法获利人民币9512.7元。

  常州市检察机关以个案办理推动建立地方保护个人信息的司法与行政协作配合机制,常州市院与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常州市委网信办联合会签《关于在检察公益诉讼中加强协作配合依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意见》,形成保护合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数字上的安全”。该案做法先后被央视《领航》节目组拍摄录制,省、市电视台、《检察日报》、《法治日报》等新闻媒体报道。

  筑牢个人信息“防护墙

  “当时虽然知道这个是违法的,就想多赚点钱,没想到后果这么严重,现在真的非常后悔,不该抱有任何侥幸心理。”犯罪嫌疑人张某某悔恨地说道。2022年7月13日,经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检察院提起公诉,张某某等23人被法院以诈骗罪判处拘役三个月至有期徒刑三年不等刑期,各并处或单处罚金人民币两千元至五万元不等。

  2021年7月,张某某成立了某科技公司,组建了专门的销售团队,对自主开发的“智能拓客”“云度数据”两款拓客软件进行销售,宣传可以根据客户输入的“关键词”及行业特征,从互联网上及时、自动获取客户所需要目标人群的姓名、联系方式等个人信息,帮助客户拓展客源。该两款软件的强大功能在网上吸引了一大批急于拓展业务的客户联系公司客服,客服人员再根据上述功能向意向客户进行推销,骗取被害人购买,并以4000元至8000元不等的价格进行交易支付,截止到案发时,张某某等人以销售软件为名共骗取被害人陈某等28人人民币154940元。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70条规定,检察机关可以提起个人信息保护领域公益诉讼,一年来,常州检察机关加强个人信息保护领域的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全市共立案办理54件涉公民个人信息公益诉讼案件,其中提起单独民事公益诉讼1件,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20件,发出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5件。案涉个人信息包括公民个人姓名、联系方式、身份证号码、银行卡信息等共计3239235条,通过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追究被告民事赔偿责任共计24万余元。通过构建协作机制、案件办理,追究侵害人的民事赔偿责任,加大违法成本,加大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力度,多维度筑牢个人信息“防护墙”。

  织密个人信息“安全网

  “我以后一定要把快递盒上的信息抹掉,你们的普法很及时、很实用。”在青枫公园的法治广场上,一位经常网上购物的阿姨对着正在讲解如何避免快递包裹泄露个人信息等知识的常州市第六检察部检察官助理孙大发感激的说道。

  自个人信息保护法颁布以来,常州检察机关已开展专项普法宣传1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近千分,拍摄原创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主题微电影2部。同时,常州检察机关针对发现的一批个人信息安全“漏洞”,组织听证会,在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制发诉前检察建议,督促相关部门对信息公开中的个人敏感信息进行去标识化处理,督促各相关职能部门开展公开个人信息安全排查,将发现的问题信息逐一整改到位,不少部门还以此建立长效机制,健全信息公开内容审查制度。

  “保障公民个人信息安全,须加大对信息安全犯罪的打击力度,从源头上切断买卖个人信息的链条,让不法之徒无机可乘。同时,作为相关信息管理单位及公民个人,也要增强网络安全保护意识,注重信息安全。”常州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刘晓松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