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首《祭奠音乐》烘托肃穆氛围

13.12.2014  14:17

  新华报业网讯 音乐是国家公祭仪式活动中非常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在仪式现场共演奏三首乐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和《公祭献曲》、《和平献曲》。

  据军乐团团长邹锐介绍,他们在接到任务后,根据纪念馆日常播放的音乐习惯并结合国家公祭日的仪式情况,先后改编和创作了两首《祭奠音乐》。“纪念活动中不仅是哭泣,后面更有一种骨气”,多次参加七七事变、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活动现场演奏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对于仪式音乐有着相当的创编能力和一流的演奏水平。邹锐团长说,公祭仪式现场音乐除了深深的追悼,也要体现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不屈不挠、前仆后继的精神。纪念馆以往日常平时播放的《安魂曲》,传递的悲哀的情绪,符合纪念馆的氛围。军乐团年轻的作曲家郭思达根据国家公祭仪式的要求,在《安魂曲》的基础上进行修改,以更加清晰的旋律线,在旋律的附弦部分增加小号、军鼓的点睛,让低回的乐曲增添昂扬的亮色,在清脆嘹亮的小号、铿锵有力的军鼓带动下,《公祭献曲》的音乐从悲壮中渐进,情绪更加饱满,富有张力,表现出民族抗争的骨气和气势。

  军乐团另一位作曲家王和声全新创作的《和平献曲》,用于公祭仪式结束、来宾到纪念馆参观时演奏。谈起自己的创作构想,王和声表示:77年后国家公祭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不单纯是哀伤,公祭仪式要激发的是民族内在团结奋进的精神,因此在国家公祭仪式上演奏的军乐曲,不是简单的哀悼曲,而是能体现民族魂的主题曲。他结合自己为七七纪念日、九三抗争胜利纪念活动专题作曲的经验,将乐曲分成三个段落创作,用不同的音乐配器,层层递进。第一个段落以低沉的小调开篇后,铜管、小号、木管轮番加入,表现公祭仪式悲伤,哀悼的情绪,表达失去亲人的悲痛情感;第二个段落转入大调,反映出一种唤醒、民族自尊和抗争;乐曲的第三个段落加入整个乐队,以全体协奏的形式、浑厚昂扬的气势,体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继往开来的豪迈之情,表达日益强大的中国凝聚和平发展的正义力量、绝不会允许历史的悲剧再次重演的气概。

  王和声表示,作为音乐人能为国家公祭日的仪式活动作曲,非常荣幸。在创作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活动乐曲时,他参照了太行山小调,此次为国家公祭仪式作曲中没有特别引用江南小调,但留心的听众也可以从乐曲中体会到一些江南地域的韵味。

原标题:

编辑: 章强、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