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合作编纂中华语文工具书成果发布会举行

14.01.2016  08:59

  1月8日,两岸合作编纂中华语文工具书成果发布会在南京艺术学院举行。


  为方便两岸人民的沟通和语言文字应用,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合作,2009年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共同建议》提出,“鼓励两岸民间合作编纂中华语文工具书”。2010年以来,两岸启动了合作编纂中华语文工具书等工作。5年来,两岸专家学者秉持“积极推动、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求同存异”的原则,相互尊重,平等合作,取得了系列成果。两岸开展了十轮会谈和多次分组会谈,举办了合作成果发布会,开通了两岸“中华语文知识库”网站,网站实现了互通互联。先后出版了《两岸常用词典》《两岸差异词词典》《两岸生活常用词汇对照手册》《两岸科学技术名词差异手册》《两岸通用词典》《两岸科技常用词典》。同时,还举办了两届两岸大学生汉字书法艺术交流夏令营活动和2015两岸大学生汉字文化创意大会,充分发挥了语言文字在两岸交流中的文化纽带作用,对于促进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合作,增进两岸同胞感情,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两岸通用词典》共收字头1万多个,其中包括大陆《通用规范汉字表》中的8105个字,也包括台湾《国字标准字体母稿》中的常用字和次常用字。收词条7万多条。以描写性、通用性、实用性为编写原则,主要收录两岸共同使用的、同中有异的、同实异名的、同名异实的,以及属于一方特有的词语。同实异名的如大陆用语中的“鼠标”与台湾用语中的“滑鼠”,同名异实的词语如“土豆”在大陆称做“马铃薯”在台湾则称是“花生”等。


  《两岸科技常用词典》共收录科学技术名词术语1.95万条,涉及数学、天文、气象、植物、中医、机械、纺织、交通、物流、军事装备等31类学科领域,共250万字。每组词将大陆名和台湾名并列,大陆名加注汉语拼音,台湾名加注注音字母,每个词目都有英文名,部分条目配有拉丁学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