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年“两头春” 猴年“么得春” 今天都“立春”了

04.02.2015  20:33

  春节还没到呢,今天都“立春”了。细心的人可能已经发现了,即将结束的马年是“一年两头春”,而2016年的农历猴年却是没有立春的“无春年”,按老南京的话说叫“么得春”,这种奇妙的现象,其实源自天文历法的“阴差阳错”。

  马年:年头年尾“双立春

  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首,具体时间一般在阳历2月4日前后,此时太阳到达黄经315度。紫金山天文台科普部的专家解释说,2014年1月31日进入农历马年,直到2015年2月19日才会迎来农历羊年,所以马年一头一尾就包含了两个立春日,即正月初五立春(2014年2月4日)和腊月十六(2015年2月4日)再次立春,这种现象被称为“一年两头春”。一年有两个立春,也叫“双立春”,或者“双春年”。

  猴年:年头年尾“么得春

  2015年2月4日立春,但当时仍在马年。2016年2月8日大年初一到2017年的1月28日除夕,是猴年,而全年之中没有一个“立春”,这在历法上叫“无春年”,南京人叫“么得(没有)春”。有些地方称为“寡年”、“盲年”。

  “双立春”和“么得春”都是“阴差阳错

  天文专家解释说,阳历,是按照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规律制定的,地球公转一周为一年,算做365.24天。一年12个月。阴历,是按月亮盈亏变化的规律制定的,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为一月,一年为12个阴历月。十二个阴历月约共有354天。而我国的传统历法,农历,其实是一种“阴阳合历”,是结合太阳和月亮运行的周期制定的。一年按太阳的运行分为二十四节气,按月亮的运行分月。但是这样一来就出现了阴历和阳历之间有时间差,而且还差了11天。

  于是,老祖宗们就用增设闰月的办法,来解决阴历与阳历之间的时间差问题。即“十九年七闰月”,即在19个农历年中安插7个闰月,所以就出现了某些年份一年有13个月的情形。这样,立春节气就有可能出现在上一年的腊月,或者下一年的正月,也就出现了“无春”年(寡妇年)和“双春”年。

  总而言之,农历每19个年头里,有7年没有立春,7年双立春,5年单立春。比如即将过去的甲午马年是双立春,即将到来的羊年是单立春,再往后的猴年是无立春(么得春)。(王晟)

编辑:圣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