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地分居20载情比金坚 相互扶持如今迎钻石婚

14.11.2015  05:59

 

图为蓝田、汪啸云夫妇。盛义摄

 

 

家山呀北望/泪呀泪沾襟/小妹妹想郎直到今/郎呀患难之交恩爱深……”在蓝田和妻子汪啸云的世界里,周璇的这首《天涯歌女》,是两人心照不宣的挚爱,歌中的唱词,句句都让他们感动。从解放初期的相恋,到困难时期的别离,最终幸福到老,这对钻石婚夫妇的爱情故事如长篇小说一般。在刚刚举行的靖江首届“最美金婚夫妇”评选活动中,他们被评为了“最美金婚夫妇”。

 

职工疗养院里巧相逢

 

今年83岁的蓝田原是扬州人,高中时随父亲到徐州市读书,后进入徐州市睢宁县新华书店工作,后来先后被调往盐城市滨海县新华书店和宿迁市新华书店工作。在滨海县新华书店工作时,他感染上肺结核。当时,老家在泰兴的汪啸云,在靖江新华书店工作,也被传染上此病。1954年,两人都进入了无锡疗养院休养。

 

在疗养院第一次遇到汪啸云时,蓝田总觉得这姑娘面熟。交流后才知道,两三年前,蓝田曾去扬州市新华书店工作了一段时间,而汪啸云当时就在书店的干训班学习,两人打过几次照面,却没有说过话。命运的安排如此奇妙,让两人都心生好感,在疗养院的那段时间,他们互相照顾,渐渐生出了情愫。

 

结束疗养时,两人正式确立了恋爱关系。

 

婚后两地分居20多年

 

1956年除夕夜,蓝田和汪啸云在苏州完婚。没有任何仪式,也没有婚纱礼服,但心心相印的两人如胶似漆。可这样的幸福生活并没有多长时间。1959年,蓝田以调干生的名义,考入江苏教育学院中文系学习深造。夫妻俩异地而居的生活由此开始。

 

我到现在还记得,那时候我每次离开家里去学校,她就抱着孩子在车站目送我,回来的时候她也早就在车站等着我。”蓝田对这段分居两地的生活深感愧疚,认为妻子为此吃了不少苦。毕业后,蓝田的人事档案被调往靖江,当时急缺高层次教育人才的教育系统,将蓝田分到了西来教学,赴任时说只教一年,但由于教学成绩突出,被校方挽留。其间,他还至原西来五圩学校支教两年。就这样他在西来任教了15年。

 

当时,他和妻子两人的收入只有80多元,得养活全家八九口人,从西来回城,坐公共汽车得花四毛钱,蓝田常常舍不得花这钱,因此两周才回家一次。在女儿蓝梅的印象里,那时虽然艰苦,但是只要父亲回来,一家人还会去大会堂看一场电影。在父母的影响下,全家人的精神生活也很丰富。

 

这样聚少离多的日子,蓝田和汪啸云坚持了20多年,在此期间,蓝田先后被评为江苏、靖江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

 

常回无锡重游定情地

 

从市教育局离休后,蓝田经常和妻子外出旅游,其中每年必去的地方,就是两人情定一生的无锡疗养院。

 

到今年,蓝田和汪啸云结婚已经整整60年,这么多年两人没吵过一次架。“我们有诀窍,互相约定好,只要有一方声音大了、激动了,另一方一定不能回应,等冷静后互相再讲道理,就能说通了。”蓝田说起夫妻相处之道,总是满脸幸福。蓝田说,他俩其实也算得上是“癌症夫妻”,他得过前列腺癌,老伴得过乳腺癌,但两人都互相支持挺过来了,现在精神状态都不错。

 

前些年,他们俩一起去市老干部大学学习、去人民公园打太极拳。蓝田还积极参与教育局离退休协会的工作,当起了社区的“五老志愿者”,并因此获得了省里的表彰和奖励,这几年,随着两人年龄增长,蓝田更喜欢在家中看报,《靖江日报》更是从创刊起一期不落地看到现在,汪啸云则喜欢关注电视上的养生保健节目,每次看两人还一起记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