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号的野心

18.06.2015  18:05

  新华网法国洛里昂6月17日体育专电(记者 张寒)欧洲中部时间17日凌晨4点,11个小时前从洛里昂起航的七支沃尔沃环球帆船赛参赛船只来到法国西海岸的赫兹海岬附近,遭遇比预想稍稍提前的潮汐困境——牺牲速度贴岸行驶,还是反其道而行之?可绕开礁石的通行缝隙不足1.8海里。

  通过赛事官方播报追踪到这则数据时,记者的心一下子提到嗓子眼,想起“东风号”水手陈锦浩的那句话,“登船便意味着把性命交给大海,要活着回来就得与之搏命”;而另一名中国船员郑英杰带领记者参观“东风号”时曾说,海上的情况瞬息万变,要靠船员们的经验和配合来应对。他先示意电脑再指向自己的脑袋,说:“远洋航行不是靠这里,而是靠这里。

  这是2014-2015赛季沃尔沃帆船赛的第九个、也是最后一个赛段,由法国洛里昂驶向瑞典哥德堡,经停荷兰海牙,预计5天完赛。和之前的绝大多数赛段相比,全长960海里的决战征程并不算长,但无情的大自然永远不会将它真实的面貌提前展露,更不会因为你已经在它的怀抱里漂泊了将近9个月而变得温情。

  本赛季,沃尔沃帆船赛首次统一参赛船只的设计规范,七艘船都是65英尺长(将近20米),桅杆由新西兰制造,帆和甲板来自法国,船体是意大利生产,最后拿到英国组装;船员的组成也是42年赛事历史上最多样化的,国籍覆盖包括中国在内的19个国家。

  然而无一例外的是,每支船队中占主导地位的都是来自法国、英国、瑞典、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传统帆船运动强国的水手;东风队拥有史无前例的6名中国船员,参赛之初却时常被误解和看不起,甚至在他们拿到首个赛段亚军时,有其他船队的人向船长夏尔·戈德赫里埃建议换掉中国船员,“与其每次都要带两个累赘,不如痛快赢几次冠军,也算给中国投资人一个交代了”。

  不过夏尔船长礼貌回绝了这个“好心”的建议。倒不是这位法国人当时就对中国船员有多大的把握,而是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在与他签合同时有一个不容撼动的约定——不要求成绩,但船长和其他有经验的水手要肯将自己的知识与经验传授给年轻的中国船员,保证每个赛段都有中国人参与船上工作。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内部人士表示,东风方面全程投入1000万欧元,令一支船队从无到有,并提前作出这样的约定,已经远远超出了商业上的考虑,而是出于推动中国远洋航海事业发展的社会责任感。

  最后一段赛程起航前,夏尔船长告诉记者,如果让他来评价船队一年半之前招募来的这6名中国船员,他脑海中浮现出的词句一定全是褒奖,学习能力强、素质高、肯吃苦,有的人入队前甚至一晚都没在大洋上呆过,现在却已成长为出色的水手,“我为他们感到骄傲”。

  中国水手们的乐观与向上也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年仅23岁的前国手陈锦浩会拿船上吃苦的经历当笑话讲。他说,在航行中洗澡有两种方式,一是用海水洗一遍再用淡水冲,不过因为淡水太宝贵了,尤其船上的海水淡化系统出现故障时,他们手泵打25分钟才能制出一瓶水,喝都不够,哪舍得洗澡;再就是风小的时候天降暴雨,不用担心雨水掺着海水洗刷皮肤,不过“最烦的是刚涂上沐浴露,雨停了”。

  经历重重选拔入选东风队,是24岁的杨济儒从厦门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和记者聊天时,这个上大学前从没接触过帆船运动的东北小伙搓着一双布满厚茧的手,笑称,写字写出来的茧子都磨没了,再没个书生样子。

  说到吃再多苦也要坚持下去的原因,作为退役国手的陈锦浩说是出于他对航海的热爱,希望能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感召更多中国人关注帆船运动;而杨济儒说,他每次在海上感到孤独绝望时都会回想那些给他发来鼓励话语的陌生人的邮件,想到这项事业的伟大和航海人的使命,“这不是我自己一个人的事,所以就算死也要坚持下去”。

  郭川之前,中国上一个举世公认的远洋航海家还要追溯到600年前下西洋的郑和。正因如此,东风的野心远不止在沃尔沃帆船赛这一全球顶尖的专业离岸帆船赛事上留名,而是在两到三个赛季之后(该赛事每三年举行一次)打造一支100%由国人组成的中国之队。

  此时,东风队离超额完成沃尔沃帆船赛首秀的梦想只有咫尺之遥了。尽管阿布扎比队以8分优势提前锁定了总冠军,暂时排名第三的“东风号”却在最后的航程中与布鲁内尔、曼福和阿尔维麦迪卡队就第二、三名位置展开了激烈的争夺,若能如愿登上最终的领奖台,他们将刷新绿蛟龙号和三亚号此前两个赛季代表中国参赛的成绩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