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县土地整理新增农业生产值2亿元

16.06.2015  13:35
        “以前,这里的田块大小不一,高低不平,大规模机械化耕作根本没法开展。田间水利和交通配套不完备,晴天怕旱,雨天怕涝,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地里产出的农作物得靠手提肩扛,劳动强度很大,也影响了土地效益的最大化。现在好了,大型联合收割机直接进田作业,10亩多麦子一个多小时就可‘搞定’,这都是土地整理带来的好处。”日前,在桃林镇夏收夏种现场,尝到土地整理“甜头”的桃林镇农民赵光高兴地说。
        近年来,东海县抢抓获省农村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县等政策机遇,申报和启动了一批重点土地整理项目。按照“突出生产路、改造主干路、延伸断头路”的要求,将项目实施区内的土地整理与小流域治理、中低产田改造、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并对田、水、路、林等实行综合整治,原本较为恶劣的耕作环境得到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以提高,农民的收益大幅提升。同时,农村的环境也得到了显著改善。近两年,全县共投入土地整理资金过亿元,共改造中、低产田4万亩,新增农业总产值2亿元,实现效益过亿元。
        东海县地处苏北,属黄淮海平原东南边缘的平原岗岭地,地势西高东低,中西部平原丘陵、起伏连绵,东部地势平坦、湖荡连海。由于地块分布零散、高洼不平,每到雨季农作物严重受涝,粮食经常减产。为加快推进土地整理,让中低产田变成高产稳产田,我县成立了由县主要领导任组长,国土,财政等相关职能部门主要领导任组员的土地整理项目领导小组;并适时出台了《东海县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等相关规章制度,多层次、全领域组织协调项目工作,及时处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为进一步强化项目管理,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在项目实施中,不仅对施工单位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对项目工程监理人员同样制定严格的考勤制度、奖惩制度、监理人员动态管理制度和廉洁自律制度,明确监管责任。要求总监理工程师负总责,关键工序要求监理人员进行旁站监理,跟班作业。所有进场材料必须经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每道工序须经监理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确保工程达到优良等级。在严管工程质量的同时,我县还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由项目村推选1—2名威望高、品行正、责任心强的老党员、老干部、村民代表参与工程施工监督,不定期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巡视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施工单位完善整改,杜绝不合格工程,打造优质精品工程。
        据悉,今后东海县还将一步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目前,农业综合开发“十三五”规划初稿已完成,我县农业综合开发“十三五”规划将重点扶持优质稻米产业,规划面积40万亩,其中建设高标准农田33万亩,生态综合治理面积7万亩,共涉及平明、房山、安峰和洪庄14个乡(镇)121个行政村。规划总投资6060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60000万元,自筹资金600万元。
        规划实施完成后,届时将建成20万亩以上连片农业综合开发区1个,10万亩以上连片农业综合开发区2个,预计可新增优质粮食生产能力4895万公斤,新增油料生产能力212.5万公斤,新增蔬菜生产能力2000万公斤,新增种植业总产值1958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