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焦点]专家解读一转、二融、三创、四消费

25.12.2014  00:15

编者按:解读高端政策、服务百姓生活,咱们先从会议内容说起。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讨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讨论稿)》。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从1994年开始每年都开,应该说,今年的会议,既有传统的延续,也有新的提法。那么,这次会议有哪些新亮点?咱们应该重点关注什么呢?正在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1号、农业部所在地的中国乡村之声记者张程做出了解答。

张程:“就在昨天,在农业部也召开了另外一个会,叫做全国农村工作会议,总结盘点了过去一年中农业系统开展的各项工作。根据农业部的数据,到今年,我国实现了粮食产量“十一连增”、农民增收“十一连快”。但是从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通报中也看到,随着国内外环境条件变化,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面临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因此我们要坚持走农业现代化道路,要实现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这是这次会议的最重要的内容。除此之外,在这次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当中,有很多全新的提法和表述,虽然过去曾经散落出现在一些政府文件和公告中,但这回是第一次做出较为全面、成系统的表述。比如要挖掘农民这个最大群体的消费潜力,更好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再比如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做大做强农业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等等。而这些全新的表述和提法也将成为我们所有三农人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也会成为今后一年咱们需要慢慢适应的“新常态”。”

在这次会议中有不少亮点和新提法。比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另外还有“激发农民的创造、创新、创业活力”以及“挖掘农民这个最大群体的消费潜力”。

这一转、二融、三创、四消费这个几个亮点,跟咱生活到底有啥关系呢?

一转: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首先来说“”,也就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前不久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提出了“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这个概念,并把它列为明年五项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农业发展方式要怎么转变呢?这和“农业现代化”有什么关系呢?

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张宏宇:“农业现代化是最新几年,中央着眼于三农发展提出来的,不是今天才提出来。农业现代化首先是要在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的背景之下,四化同步发展,必须要搞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理念:第一,保障粮食的基本供给;第二,农业还要有效益,按照我们讲生产技术先进,规模经营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农业叫现代农业,这是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我们要坚持,数量、质量并重,注重提升农业的竞争力,注重农业科学技术进步,注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集约发展,同时要使产业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这样的农业是我们追求的农业,也是中国特色现代农业的表现,这本身也是新常态的一个要求。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理论,也是顺应“新常态”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它的意义重大。第一是稳定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第二要加大农业的结构调整,更多的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更多的依靠科学的投入而不是要素的投入来转变方式;第三,在稳定数量的同时,来注重产出农产品的安全,还要使农业本身有效益,有竞争力;第四,要培养新的农业经营主体,加强这种方式的转变;第五,还要有效的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资源、两个市场,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之下,这也是可选择的一个方面。

二融: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

常说四个现代化中,农业现代化已经是“四化建设”中最弱的一环,直接关系到工业化、城镇化的顺利推进。那么,农业的现代化怎么实现呢?这次会议告诉我们,现阶段的一个重要手段或者是方式,就是通过“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这就是接下来要跟您说的第二的新提法“”。融的是一二三产业,那么什么是一二三产业?咱们先来了解一下。

过去我们常说1+1大于2,意思是合作以后力量更大,农业若要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开展合作和适度规模经营自然是大势所趋。我们看到,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特别强调,推进农业现代化,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

既然要发展,那么这个“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怎么融合,跟农民有啥关系呢?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现在日韩在提第六工业化,什么叫第六工业化呢,因为第一产业加第二产业加第三产业正好等于六,所以是第六工业化嘛。主体的思想就是说,第一产业就是一个种,种了之后一般来说利润还是比较低的,如果农民的规模比较大的话,他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加工,增值的部分就留在农民这里了。加工之后你再做品牌啊,这样你就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了,尤其是以后的种粮大户啊,家庭农场啊,农民专业合作社啊都可以实现适度的加工,然后再做品牌,一方面大部分的利润就会留在农村农民的手里,另一方面也是缩短了产销之间的产业链。我们国家现在从田间到餐桌的产业链太长了,另外从消费的角度来说呢,融合可以促成一二三产业的对接,这样也坚守了流通的环节,提高了可追溯性和质量安全。

记者:“如果农民手中的土地和种植规模过小,要实现全产业链的打通与融合,做到1+2+3=6,肯定是比较困难的。首先资金上就成问题。我看到在微博平台有网友就留言了,他叫“绿萝0095”,他说我没有钱,拿什么去购置加工机械?拿什么去雇工人?郑教授,那么这种情况下,咱们农民朋友该怎么办呢?”

郑风田:“我看日韩呢,他是有很多政策激励的,比如对这些农民进行贷款,农民想扩大规模的话一方面要进行融资,另外一方面呢,他要加工的话需要一些设备,贷款的话现在我们国家已经可以让农民进行土地抵押贷款了嘛,第二个就是国家队农民进行培训,因为你过去种十亩地怎么都行,你现在种一二百亩地你要是没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经营能力,你的收入要是想提高就很困难,所以怎么提高农民的经营管理能力。这样你作为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的话,你家有一二百亩地,那么你的产量完全可以保证进行一些初步的加工,然后还可以打你的品牌,这样你能够卖一个比较好的价格,然后也可以增加从事农民的积极性。

办法总比问题多,如果有类似的问题,专家的建议不妨尝试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