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眼里文化建设创新亮点

17.06.2015  13:02

文化,从领域变全局

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 刘德海

此次我省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工作会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鲜明特点:

第一,更加突出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地位。我们以往讲文化发展、文化建设,比较多的是将文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方面、一个领域来看待。这次会议,不仅把文化作为全局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更加注重文化对经济社会政治等其他方面的重要影响。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做大做强文化产业能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社会就业,有效化解土地资源紧缺、环境容量不足的制约。这将文化建设与经济增长、社会民生、资源与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紧密联系起来,体现了文化的渗透性、拓展性和支撑性作用。从这次会议看,文化建设不仅仅是全局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做好全面工作的重要条件,而且是基础性条件。

第二,更加突出文化建设的思想性内核。这次会议提出了“三强两高”的目标,如果说“三强”是文化的内涵建设,那么“两高”就是文化的内核建设,是文化强省的显著标志。它突出了先进思想文化的引领与核心作用,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心骨地位,突出了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强大功能。

第三,更加突出文化建设的时代性要求。这次会议站在一个新的时空点上来审视和阐释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会议将文化建设置于文化领域多元多样多变、世界范围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城乡居民文化需求多样化多层次、当代文化的创新创意创造作用等维度去考量,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推动文化建设的政策措施导向、法规制度约束、对外文化交流和贸易等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工作布局和运行机制。

第四,更加突出文化建设的人本性价值。省委省政府的《意见》中,指导思想明确提出全面提升文化建设质量,全面提升人的现代化水平,突出了文化的人本性,确立了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省委书记罗志军在讲话中指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检验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的重要标尺。因此,要实现文化“为人民服务”,必须深入研究新时期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特点,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意见》原文

我们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坚持把文化建设作为党的执政能力、政府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推进“两个率先”的精神动力,大力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更好地以文化力量促进文明进步,努力开拓江苏发展的新境界。

“三强两高”,文化强省建设新里程碑

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王 军

全省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工作会议提出“三强两高”的新目标,这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和深远思考,必将成为江苏文化强省建设的新里程碑。

“三强”是江苏文化强省的基本内涵,既保持了文化建设的系统性、延续性,又与时俱进地提出了上台阶的新要求。

江苏文化建设的目标,从建设文化大省到建设文化强省,从“三强”到“新三强”再到今天的“三强两高”,充分体现了我省文化建设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尊重。同时,“三强两高”的“三强”又围绕总书记提出的“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要求,与建设新江苏的大目标相衔接,深化拓展了我省深入实施文化建设工程的内容、优化提升了江苏文化建设的目标,明确了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的具体方向,文化强省的内在要求更加明确充实,展现了新形势下江苏文化强省建设的时代内涵。

“两高”是江苏文化强省的显著标志,突出了文化建设的思想内核,体现了我省文化建设的创新性和先进性,彰显了先进思想文化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建设文化强省的过程中,首先要构筑“思想文化建设高地”,加强文化之“魂”的建设。就是要通过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其次要构筑“道德风尚建设高地”,就是要突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主心骨,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实现“两个率先”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耳、入脑、入心,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两个率先”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意见》原文

在巩固已有文化改革发展成果基础上,加快把江苏建设成为文化凝聚力和引领力强、文化事业和产业强、文化人才队伍强的文化强省,努力构筑思想文化建设高地、道德风尚建设高地。

突出“主心骨”,唱响了主旋律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院长 王庆五

江苏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的最为鲜明的标志就是突出“主心骨”,它唱响了江苏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的主旋律。

在文化建设目标定位上突出“主心骨”。《意见》提出“三强两高”的目标,更加突出了加强思想理论武装,把全省人民更好地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的重要任务;更加突出了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实现“两个率先”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

在强化思想理论引领上突出主心骨。《意见》最鲜明的特色就是以思想理论武装为先,从更高的起点上就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意识形态领域的引导和管理,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推进新型智库建设等方面打牢建设思想理论高地的基础。

在大力弘扬时代精神上突出“主心骨”。《意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科学取向指引新时期江苏精神的塑造:一方面,倍加珍惜江苏改革开放不同时期形成的先进典型和生动时代精神;另一方面,深入部署创新发展江苏当代文化,要求在全社会厚植创业创新文化,以核心价值观引领发展先进文化,创新传统文化,扶持通俗文化,引导流行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有害文化,发展积极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从而进一步提振全省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在推进文化传承中突出“主心骨”。《意见》以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为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以用好用活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丰厚营养,着力把握内在规律,促进认知认同,部署了诸如江苏文脉研究,建设一批历史文化研究基地;部署了对革命先辈和革命英烈精神研究,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造红色文化品牌,加强党史军史研究和普及等等。

在树立文化为民的根本导向上突出“主心骨”。《意见》以不断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文化“为人民服务”与文化建设“主心骨”统一起来。对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继续深入谋划。

意见》原文

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心骨,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主动力,以深入实施文化建设工程为主抓手,突出思想引领、全民参与、融合发展,更大力度推进文化强省建设。

更加重视人才,文化强省有了队伍支撑

南京大学商学院名誉院长 赵曙明

要落实“三强两高”的目标任务,必须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强化文化人才队伍支撑。《意见》四个方面的创新举措非常有针对性。

只有拥有优秀的文化精品和先进的文化人才,江苏才能够形成具有强大文化吸引力的文化强省。只有加快引进高端创新人才,才能加快推动文化创新和文化进步;同时,具有国际眼光、熟悉市场运作规律的文化经营管理人才的引进,有利于推出一大批能够被市场所认可和喜欢的文化精品,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高质量文化精品产出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从而可以更好地推动江苏省文化市场的良性发展,加快江苏文化强省的建设步伐。

文化建设是建设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文化建设不应该只是成为少数高端专业人士的任务。文化强国和文化强省的建设,都需要一大批优秀文化人才的共同努力,而这就需要加快培养一大批具有先进文化素质的人才。因此,探索建立优秀文化人才驻校、驻馆和驻社区制度,能够将优秀文化人才与基层文化工作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同时,加强高校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也有助于文化人才的优势互补,进而推动文化人才专业队伍的壮大,为文化强省建设贡献力量。

文化建设不能局限于“庙堂之高”,而不关心“江湖之远”。文化建设要通过具体的物质形式和传播渠道,才能为社会公众所接受和认可。这就需要以优秀文化为依托,建设不同特色的文化品牌,以及足够数量的优秀群文团队和优秀文艺骨干队伍,让群众更好地接触到优秀文化,以强化群众对优秀文化的熟悉程度、认知程度和认可程度。

在文化建设过程中,不同学派、形式、品种、业态的文化的相互交融和相互影响,能够激发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文化的多样性也注定了文化人才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不仅指人才的知识和观点,同时也包括文化人才的来源。因此,文化人才无论是来自民营文化单位、国有文化单位或者是自由文化工作者,都应该被平等地对待。只有确立平等的文化人才观,才能造就多样性的文化市场。

强化文化人才支撑的四点要求,是相互联系,循序渐进的。说到底,实现文化强省的建设目标,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参与,将优秀文化变成全民共创共享的改革成果,从而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激发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豪感,为早日实现中国梦而共同努力。

意见》原文

要把出精品与出人才结合起来,重点引进一批高端创意人才,一批具有国际眼光、熟悉市场运作的文化经营管理人才;要探索建立优秀文化人才驻学校、驻文化场馆、驻社区制度,鼓励高校与文化企事业单位共建培养基地;要培育百个各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活动品牌、千个各展其长的优秀群文团队、万名各显其能的优秀文艺骨干;要将民营文化单位人才、自由职业文化工作者与国有文化单位人才同等对待。

对文化传承创新,有了更深刻理解

南京市社科院院长 叶南客

文化发展需要传承,更要在传承中进行创新。在我省出台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文化传承创新更加自觉”。这对当前我们梳理整合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创新发展当代地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

文化传承创新就是如何理解与践行优秀文化传统的“根植与化人”,如何去理解传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的“变与不变”?

首先,文化内涵没变,但文化观念在变。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长期都在以继承和发扬不断赋予其新的涵义,文化的基本内涵没变,但文化的观念则在不断变化。所以,应如《意见》中所提到的,“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着力挖掘和传承传统文化中具有时代意义的思想精神和治理智慧”,不断充实与延伸文化的内涵。

其次,文化内容没变,但表现方式在变。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于同样的文化内容,需要的却是以完全不同于以前的表达方式进行呈现。如在历史文化遗产的展陈中,人们已不满足于现场的感受,强调的是对知识汲取的最新、最便捷方式。因此,应运用大数据,建立数字博物馆等,进行数字化、网络化传播,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再如,江苏红色文化资源丰厚,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需要运用新的表达方式。

第三,文化导向没变,但文化需求在变。在网络化时代,文化发展的应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先进文化,创新传统文化,扶持通俗文化,引导流行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有害文化,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但随着文化交流空间越来越大,文化行为的交流、速度越来越快,民众的文化需求在不断变化。以流行文化为例,在信息化、电子化等的冲击下,以电子游戏、影视作品、网络文化、通俗歌曲等为主要形式的流行文化,成为了当前青少年的主要文化需求。但流行文化并非都是健康的萌芽,所以对于文化受众的文化需求,尤其是青少年,应进行创新地文化引导。简言之,应“创新发展江苏当代文化”,“加大宣传推介力度”。

意见》原文

发展先进文化,创新传统文化,扶持通俗文化,引导流行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有害文化,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

强调新媒体战略,为文化建设提供路径保障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 胡发贵

意见》是新时期指导我省文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值得注意的是,其特别强调了当代文化发展的新媒体战略,尤其是凸显了对网络文化发展的高度重视。

这不仅有利于我省网络事业的健康发展,也将为我省文化发展早日实现“三强两高”目标,提供有效的技术和路径保障。

首先,高度重视网络文化发展的战略意义。提出把互联网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积极开展网上舆论斗争,提升依法治网、技术管网能力。过去我们主要从信息交流、娱乐、生活购物等日常意义上来理解和看待互联网,而忽视网络这一虚拟空间的文化意义。今天的网络远非只是传统的通讯媒介,实是各种思想观念激荡的大舞台。这一舞台虽是虚拟的,但其社会影响却是现实的。

其次,突出新媒体对时代价值的引导作用。《意见》强调,要着力发挥新闻网站,都市类媒体、网络媒体的特色和优势,提出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建设新型主流媒体。这就要求我们的宣传手段和方式要与时俱进,极大地发挥互联网的平台作用,并利用这一技术平台,将我们的传播触角伸展得更远更深。

再次,强调要引导和促进网络文艺创作健康发展,推动创作更多正能量作品。这对于促进江苏文艺繁荣,是极大的利好消息。重视网络文艺,本质上也是契合文艺的大众性的。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有利于作品的传播,方便受众的分享,更有利于创作者和受众之间的互动交流,刺激更好、更多的文艺作品问世;而政府鼓励网络文艺,既有利于引导网络娱乐的“清朗”化健康发展,也有助于网络文艺创作热情的迸发,从而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本文转载自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