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汇聚一堂建言足球改革 需破除文化障碍

26.05.2015  17:59

  足球已成为当前中国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23-24日,江苏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和江苏省足球协会在南京联合举办的“《体育与科学》2015年春季学术工作坊”——体育改革与足球改革座谈会上,足球改革面临的社会困难和文化障碍成为专家们关注的焦点。

  校园足球蕴含着中国足球的希望,与会专家认为,吸引孩子踢球,需要从文化上纠正人们对足球的偏见。来自美国Kennesaw State大学的终身教授王晋认为。王晋说,足球项目的特点一是要求较好的体能,二是要求集体配合。推进足球改革,抓校园足球能锻炼团队合作意识,凝结精神,加强团结。但是中国独生子女居多,传统观念认为运动员往往头脑简单,家长对教育的期盼,使得他们不愿意让孩子踢足球。

  上海体育学院教授、博士路云亭也认为,国人对足球充满负面性理解。足球是游戏,而国人对游戏一向充满文化性歧视,正是这种歧视导致了中国民众对足球一直有一种抵触情绪。路云亭进一步阐述道,现代足球是牧场文明的延续品,而中国在漫长的时间内都一直是农业国,大多数中国人对牧业文明缺乏集体性记忆,因此,也很难认同奔驰在绿草地上的足球人的正面价值。包括足球在内的体育,本应是生活的一部分,但体育与生活、社会的割裂,也使中国足球陷入尴尬的处境。路云亭认为,现代足球在西方已经有百余年历史,每一个俱乐部都拥有长达数代的球迷,这些球迷和俱乐部形成了一种准宗教的信仰关系,两者构筑了一条精神链条。现代足球传入中国虽然也有近百年时间,但建国后采取的都是前苏联、东欧的专业队模式,基本上实行大锅饭、平均主义的运作方式,体育与生活割裂。这也造成了中国足球与体育主管部门的联系一向十分密切,在很多人眼中,足球仍是国家体育部门的事,和普通老百姓无关。

  法制精神的短缺,也是足球改革亟需解决的问题。路云亭认为,1994年以来,足球职业化的改革失败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是法制不健全。足球改革和中国的社会改革具有同步性,中国社会生活中所有的问题在足球世界中同样存在。法制精神的本质是承认人性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限定人性之恶的严密法规,但是,从假球黑哨事件中可以看出,中国的足球竞技还较为原始,更需要制定严密的法律法规。

编辑:圣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