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洪灌溉与休闲农业结合 南京江宁水美乡村重生态

24.11.2014  16:45

  新华网南京11月24日电(戚轩瑜) 上午十点,金大爷已在屋前忙活起来,自家菜园里的青菜绿油油的,用水简单漂一漂就可以切菜下锅了。自从女儿嫁到了江宁区谷里街道大塘金村,他就在这里生活。

  “今天不是周末,假期里人可多了,城里人都喜欢到这里玩,吃吃农家菜,我们从来不出去买菜,都是自家种的。”金大爷说。

  与金大爷不同,双塘社区主任金远明是这里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他感触颇深。“村里以前都是泥巴路,现在路路通门口。政府还帮我们重新做了污水管网,花了大代价,又替我们把露天的厕所、草堆拆掉,粉刷了房屋的外观。现在村民光靠做农家乐的收入,一家最少年收入十几万。”金远明介绍。

  

  在南京市江宁区,这样的水美乡村还有很多。江宁区是南京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先行试点区,今年该区水利部门积极与交通、城建、国土、旅游、美丽乡村办等部门对接,通过清淤、水土保持、中小河流等项目在“金花村”、“康居村”、“三星村”、“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的基础上建设了一批“河畅水清、功能健全、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的水美乡村。

  “为了防止坍塌、水土流失,区水利部门为村里建设了护坡与村砌,村砌都尽量不用砂浆,只用石头码一码。水的流动性也是保持水质的一方面,灌浆会破坏水土的生态功能,我们的水利工程尽量做到保持乡村原样,保持水体生态净化功能。”江宁区水利局副局长戴忠说。

  

  大塘金村的小农水工程使用砖石围砌,砖缝之间不用一点水泥,既美观又环保

  “水美”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基础条件,从规划设计到建设、运行管理,江宁区水利局充分发挥水利部门知水、懂水的优势,为建设良好的水生态环境做好支撑与服务。据悉,在规划设计方面,江宁区水利局主持编制了江宁美丽乡村规划六个专题规划之一《南京美丽乡村江宁示范区农田水利专项规划》,从水利的角度为全区美丽乡村建设出谋划策,街道水利站也从科学治水、水土保持等多方面提供指导与服务。“我们把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作为水美乡村建设的重要环节来抓,要求街道建立制度、落实责任,人员、经费齐到位。”戴忠介绍。

  

  “水美乡村”的前期建设主要靠政府,但后期的成果维护仍要靠村民。记者在黄龙岘村的公告栏上看到一则《环保公约》,其中明确了对水质保护的要求。“这不是我们街道强制性要求的,而是村民自发形成的公约。社区还自行组建了物业公司,以招收本地失业村民为主,社区财政统一发放工资。但社区并不向村民收取物业费,纯提供服务。”黄龙岘村所在的江宁街道牌坊社区工作人员介绍。

  “把防洪灌溉与休闲农业紧密结合”已成为江宁特色,目前,横溪石塘、江宁朱门、汤山郗坊、湖熟姚家、秣陵长塘被评为南京市级水美乡村。记者从江宁水利部门获悉,到2015年,谷里-横溪-滨江示范片区将基本建成,全区新型城镇规划外的60%村(社区)全部达到区级美丽乡村的建设标准(预计85个),将建设市级“美丽示范村”30个以上;到2017年汤山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基本建成,全区新型城镇规划外的村(社区)将全部达到区级美丽乡村的建设标准(预计114个),建设市级“美丽示范村”60个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