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缺席的纪念

26.11.2022  11:11

  中新社南京11月25日电 题:不能缺席的纪念

  中新社记者 朱晓颖

  “爷爷,我带着老伴、儿子,又来看你了。”站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墙前,满头银丝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阮定东将一枝白菊举高,指向爷爷阮家田的名字。

图为2022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家庭祭告活动现场。 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25日,2022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家庭祭告活动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

  这一天,对86岁高龄的阮定东很重要。虽然路途遥远,但他依然坚持参加。每年能一起参加家祭的幸存者越来越少。“只要我还能动,就不能缺席。

  阳光照射在厚重的名单墙上。上面密密麻麻镌刻着10665名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姓名。灰色的墙面大量留白,名单还在不断增补。

  黄白菊花将“”字围在祭台中央。阮定东等几位幸存者在家人的搀扶下上前献花,双手合十,三鞠躬。

  “是爷爷用生命保护了我。”阮定东告诉中新社记者,1937年冬,侵华日军攻入南京城,是爷爷抱着他逃难。途中,爷爷被日军刺伤大腿、腹部,鲜血直流。

  “当时爷爷忍着剧痛,紧抱着我拼命爬上一条小船。过了长江后,他实在支撑不住倒在江边,不久就去世了,年仅47岁。”老人说,这段经历,他一辈子刻骨铭心。

  带全家四代共22人参与家祭,多次到南京燕子矶江边重走逃难之路,派孙子阮杰出席和平集会……已是耄耋之年的阮定东并未停下脚步,他心中认定:史实不容歪曲,正义不会迟到,传承不会缺席。

  “登记在册在世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剩55位,平均年龄已超过92岁。”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当天公布了幸存者的现状。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艾义英的儿子黄兴华作为首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参加家祭活动。2014年,艾义英曾赴日本参加证言集会,向日本民众揭露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暴行。

  “母亲的6位亲人在大屠杀中被日军杀害,我和母亲生活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在和平年代,作为幸存者后人,肩上的责任更重。我们要让南京大屠杀这段家族的记忆、民族的记忆、世界的记忆代代传承下去。”黄兴华说。(完)

编辑:顾名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