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之伟力——淮安人民在抗战中

25.08.2015  12:10

  浩浩汤汤的洪泽湖如泣如诉,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涛声澎湃。任凭时光过去了大半个世纪,这湖水、这河水依然汩汩作响,仿佛在不倦地言说着淮安大地上曾经书写的壮丽的史诗——

  全国19块抗日根据地,有4块涉及淮安;

  新四军共7个师1个独立旅,其中5个师和独立旅在淮安战斗过;

  新四军军部驻扎盱眙黄花塘两年零八个月,为史上最长;

  惊天地泣鬼神的刘老庄战斗发生在淮安,拉开新四军反攻序幕的车桥战役发生在淮安;

  新四军三师抗战胜利后开赴东北时,由初到淮安时的8000多人,发展到了35000人;

  ……

  且不说在烽火八年的江苏史篇中,即使在中华民族的抗战史册上,淮安都有着特殊的分量。而赋予淮安抗战史以特殊分量的,既包括始终以鲜血与生命保护人民的铁的新四军,又包括与军队同仇敌忾、同甘共苦的淮安人民。在共赴国难、保家卫国的岁月里,英雄的淮安人民身上,到处蕴藏着、释放着、展示着同日本法西斯坚决斗争的不朽之伟力。

  星火赤子同心赴国难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寇的铁蹄在蹂躏着中国的土地,成千上万的同胞惨死于日寇的刀枪之下。1937年12月,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造成30万同胞罹难;短短一个月后,在盱眙,2000多同胞被日寇疯狂残杀,8000多间房屋被烧成废墟;1939年3月1日,从徐州、连云港南下的日寇占领淮阴、涟水等地,从此淮安人民陷入了漫长而深重的灾难中……

  危急中,淮安赤子毅然点燃了淮安抗战的星星之火——

  1937年11月,在苏、锡、常一带党的外县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淮阴籍青年宋振鼎遵照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徐烈(张爱萍)、吴缄(吴仲超)关于“回到家乡,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救亡团体,建立民众抗日武装”的指示,回到淮阴,传达上述指示,并提出建立抗日民众团体的主张。与此同时,李干成、吴觉、谢冰岩等一批在土地革命时期被国民党囚禁的原共产党员陆续出狱,陈亚昌、陈书同等在外地读书、工作或当年避难出走的有识之士也纷纷返回家园,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1937年底至1938年初,淮安各地抗日同盟会相继成立,抗日救亡群众团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1938年2月19日,苏北抗日同盟总会在淮阴城召开成立大会,推选宋振鼎为理事长,谢冰岩为秘书长。苏北抗日同盟总会是当时苏北地区影响最大的抗日救亡运动团体,淮安成为苏北地区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

  苏北抗盟成立后,先后派人赴武汉、山东等地寻找党组织,要求在党的领导下开展抗日救亡运动。1939年初,中共山东分局和苏皖特委根据党中央“巩固鲁南,向苏皖发展”的战略方针和淮安人民的强烈愿望,派遣干部重建淮安党组织。

  有了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淮安人民的抗战星火很快就形成了燎原之势——

  1939年3月中旬,“淮阴县抗日义勇队”在淮阴县张圩成立,并很快发展到200多人;3月12日,以李干成为队长的“涟水县抗日义勇队”成立,并于4月5日在涟水县时码乡鲁渡打响了涟水抗日第一枪。在抗战初期的淮安,还有“淮安民众抗日自卫队”等多支抗日武装。家国危难之际,他们挺身而出,与日本侵略者及地方反动势力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在淮安抗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