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卖假货,电商承诺如何成现实

31.01.2015  11:48

  苏宁易购昨日在媒体刊发广告宣称“拒绝卖假货

  新华报业网讯 国家工商总局日前公布去年下半年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结果,对淘宝、天猫、京东、1号店等主要网购平台重点商品进行抽查,在92个批次的样品采样中,只有54个批次的样品为正品,正品率达58.7%,非正品率达41.3%。其中,淘宝正品率最低,仅为37.25%。

  此事引发的社会关注持续发酵,30日,苏宁易购在媒体刊发广告,宣称“拒绝卖假货”。不卖假货,应是线上、线下商业都应遵循的基本底线,究竟如何从承诺变成现实?

  “我在淘宝一家网店看中喜欢的品牌,比实体店便宜近千元,再三询问后,商家保证是正品,就买了。东西寄来,一看,粗制滥造,连零件都生锈,整个一山寨货!大吵一架后,商家才同意退货。”最近网购磨(咖啡)豆机的经历,让南京市民王燕很烦心。

  电商平台售假由来已久,并非新鲜事。陷入假货风波的并非只有淘宝,去年,一家叫祎鹏恒业的贸易公司,在聚美优品等电商渠道销售低价高仿假冒奢侈品。虽然聚美优品和京东把祎鹏恒业产品全部下线,并向消费者承诺无条件退换货,但对假冒奢侈品大规模借道电商平台,许多消费者仍耿耿于怀。

  其实,电商平台假货多半来自非自营商家。作为网上最大的非自营商家集散地,淘宝只是把几百万家网店聚在一起,这跟当年出租摊位的大市场一样,并不负责商品的采购、销售和售后服务,假货多不足为奇。淘宝即便想管,恐怕也力不从心。

  “我看到很多人对这款商品评价不错才下单,为何拿到手的却跟评价大不一样?”不少网购族心存疑问。对此,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张雁宁表示,有些网络交易平台信用评价系统无法区别真实交易和虚假交易,给炒作信用留下空隙,甚至还有些公司以刷单为生。这些网店以虚构交易、删除不利评价等方式,伪造商业信誉,从而欺瞒消费者。

  然而,也不排除一些消费者“知假买假”,这在某种程度上催化假货市场。在一些网店,原价4280元的Burberry手表可能只要1080元,阿玛尼最低1.4折起售……有人明知如此低价肯定是高仿山寨货,但仍去购买。“智能手机换个屏,到官方维修店要上千元,在淘宝上买个屏找人装上,不到两百元,山寨货自然有市场。”南京网购族李一兵说。

  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想当网购达人,得有双“火眼金睛”。那些大批量进来的,还能发展下级代理的“海外代购”,十有八九不靠谱。国内电商平台上的“进口高端化妆品品牌”,八成左右是假货,买到正品的几率跟彩票中奖差不多。“电商自营商品,包括品牌官方旗舰店,一般准入门槛高,消费者最好去这些平台网购。”张雁宁说。

  一些电商则在此次假货风波中看到商机。苏宁云商高调宣布启动蓝盾行动,通过力推平台首问负责、专项复核商户资质、联合投保正品保险、提供免费鉴定服务、招募民间监督资源等举措,对标正品行货底线。苏宁易购执行副总裁李斌说,所有通过苏宁平台售出的产品和服务,出现问题,均由苏宁首问负责,按国家法规对消费者先行赔付。涉及假货问题,苏宁将邀请管理部门和司法介入,对源头厂商进行责任追溯。本报记者宋晓华

编辑: 莫小羽、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