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名利哥玩的是健康

02.11.2015  09:51

  全国最高水平业余车队汇聚环太湖赛,快乐骑行

  业余车手在骑行。特派记者高爱平  摄

  

  昨天,2015年第六届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展开第二赛段南通—海门的角逐,意大利东南车队车手雅各布梅开二度,再夺赛段冠军。与此同时,专业的赛道,全球电视直播的待遇,与职业选手同场竞技、同台领奖——今年增设的环太湖业余俱乐部巡回赛,也给了业余车手一展身手的机会。

  职业和业余赛结合丰富了环太湖赛的内涵

  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今年来到了第六届,在往年的比赛期间,总能看到很多的业余爱好者来凑热闹,他们有的带着自己准专业的赛车,有的就骑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自行车。而这一切,都源于两个关键词:喜欢和健康。

  作为环太湖赛的主要办赛机构,江苏省体育局竞赛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早就注意到了这一点,也从各种渠道了解到了业余车手的参赛愿望。于是,今年的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业余俱乐部巡回赛应运而生。

  “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是国内四大公路自行车赛之一,为了丰富环太湖赛的内涵,实现职业比赛和业余比赛的融合,进一步宣传推广低碳环保、有益身心的自行车运动,给广大的业余车手一个高端的平台,我们今年最终决定举办业余俱乐部巡回赛,这在全国还是第一家。”省竞管中心主任陈小平道出了初衷。

  最终,这项目前中国最高水平、拥有专业规范赛事服务的业余公路自行车巡回赛事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业余俱乐部报名。经过筛选,有60多支车队成功入围,其中就包括闪电中国、高士特、美利达和摩索等实力最强劲的业余车队。

  不仅如此,在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的全部9站赛事中,组委会专门精选了6站,构成了今年业余俱乐部巡回赛的6个赛段。其中,参加全部6站赛事的业余车队多达17支,考虑到自行车运动对运动员的体力和耐力有很高的要求,这是个相当不错的情况。

  不为名也无利可图

  业余车手却是兴致勃勃

  33岁的高松来自摩索(Mosso)车队,他是今年环太湖公路自行车赛业余俱乐部巡回赛首个赛段的冠军。“我玩自行车差不多有十六七年了吧,很早喜欢上自行车运动之后,就几乎没有放弃过。现在,我经营了一家自行车商店,可以说对自行车是情有独钟、忠贞不渝了。”这个来自东北的大小伙子笑着说。

  在高松看来,“如此高规格的公路自行车业余俱乐部巡回赛,精彩程度可想而知。对于广大业余骑行者来说,如果能够参加这样的赛事,就已经很爽了。如果能够在比赛中获得名次,更加是一种荣耀和激励。”他表示,从业余骑行当中,很好地锻炼了自己的意志品质。而且,一年当中有机会到全国各地参加业余赛事,开阔了视野。

  据高松介绍,“业余比赛的奖金都不是很高,我们这些喜欢骑车的人聚在一起,真的是不为钱。当然了,业余车手和专业队的选手不一样,我们也没有机会参加国际赛事或者全国性的大赛,肯定也是默默无闻。在我们的心目中,健康和快乐比什么都重要。

  的确,参加业余比赛的选手,吃住行都得自己掏钱,还要开车把各种装备送到比赛地,花钱的地方很多。即使是好的业余俱乐部,能够找到一点赞助,也是极其有限的。至于比赛奖金,今年的环太湖业余俱乐部巡回赛已经很好了,但赛段冠军7000元人民币,总冠军也才仅仅10000元。

  从20岁到50岁不等

  他们都是快乐的骑行者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自行车大国,但还不是自行车运动的大国——骑车的人口世界第一,高水平的自行车运动员,尤其是高水平的公路自行车运动员却少。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事进入中国,加上喜欢自行车运动的人越来越多,这种现状正在慢慢改变。

  据了解,目前仅仅在江苏,就有1000多个业余自行车俱乐部。记者在摩索车队采访时发现,这支业余车队中,年龄最小的才19岁,正在向20岁靠拢,而年龄最大的已经47岁。参加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业余俱乐部巡回赛的选手当中,有一位已经50多岁——快乐骑行,是他们挂在嘴边的话。

  对于业余选手来说,投入也是不容小视的一个方面。除了吃住行等费用,一辆普通的比赛用公路自行车,花费也得两三万元。像高松的车,因为是美国原装进口的崔克(TREK)牌,价值11万多元,甚至超过了一些职业车手。不仅如此,公路自行车赛特别容易爆胎,业余车手很少有人能够有备用车,对他们来说,爆胎就意味着退赛,因此更加不容易。

  “快乐骑行,健康自己”,在采访中,很多业余车手都发出了这样的心声。而这,也正是自行车运动的真谛,无关业余还是职业。

  特派记者景正华(晨报南通专电)

编辑: 刘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