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南京公交线网将优化:城区减复 衔接轨道

28.03.2016  12:40

  自从地铁三号线开通后,主城不少公交线路的客流量开始下降,车厢内空荡了许多;而在麒麟门、板桥新城一带,随着楼盘的增多,现有的公交车越来越拥挤……面对公交资源发展的不均衡,今年下半年,我市公交线网优化将动一次“大手术”。市交通部门近日透露,将委托第三方对我市公交行业进行评估和调研,制定方案并指导今后3年的公交发展。

  昨天上午8点,记者在三元巷坐上35路公交线,此时车上的人还挺多,当车行至新街口北站时,下去了不少乘客,整个车厢仅剩12人。从新街口北站至河路道站,沿途8站,每站只上来一两名乘客,车厢内的座位始终没坐满。驾驶员告诉记者,地铁三号线开通以来,35路客流量有所减少,线路两端的仙鹤门、窑上村、黄方村的乘客较多,而“三中路”上其他站点的乘客比较少。采访中,记者发现,在“三中路”上与35路并行的33路、28路等公交线路,不少车厢内的乘客也比较少。

  “地铁一、二号线开通仅是对个别线路造成影响,三号线开通后,地铁形成了网络,对主城公交线影响的范围扩大。”南京江南公交公司营运部相关负责人说,根据测算,2015年该公司的客流量比2014年少了一成,减少了3000万人次。“主城区部分道路上的运力出现了过剩,平峰甚至高峰时,满载率都不高,导致公交资源的浪费,而在板桥新城、丁家庄等公交运力薄弱地区,则急需公交资源的补充。

  “一边是资源过剩,一边是出行不便,面对公交资源不均衡的局面,需要对线网进行一次‘大手术’。”市客管处相关负责人说。

  据介绍,在地铁开通之前,我市只能不断开通公交线路来满足居民的出行需求,但受玄武湖、紫金山等地理条件的限制,路网有局限性,造成很多道路上重复的公交线路较多。如南京火车站地区,共有20多条公交线路,但只能从中央门和太平门两个方向分流,导致道路上公交线路的重复。

  地铁的开通分流了地面公交的客流,让重复系数较高的路段资源过剩状况显现出来。近期,我市将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公交运力、线网布局进行专题评估和调研,结合城市建设、人口发展,制定近3年的公交运力、线网调整方案。

  “公交线路的重复,往往是中间的一段道路,减少重复率并不是简单的撤销线路,还要考虑到非重复段居民的出行需要。”该负责人说,我市公交线网优化调整的原则是“城区减复、衔接轨道、外围补充、远郊扩网”,即消减与地铁重复的公交线路,减少和缩短穿越性的长线,依托公交专用道提高公交骨干线路运行速度和直达性;增加公交与地铁的衔接,方便大型居民区、新区前往交通枢纽换乘,特别是在地铁线路的拐点站点增开接驳公交线,如马群地铁站,增加开往麒麟门地区的公交线路;天隆寺地铁站增开铁心桥、大定坊地区公交线等。在地铁的末点,设置公交起始站,围绕地铁站方圆10公里,开设公交线。同时,扩大新区公交线网覆盖,调整和新增公交线路填补空白。

  之前我市结合地铁一、二号线的开通,对公交线路也进行了一些微调,部分市民因此增加了换乘次数。就此,交通部门表示,减少公交重复系数,会出现必要的换乘,但换乘将控制在1—2次内即可抵达目的地。

  目前,优化方案正在进行第三方机构的招标中,预计调整将从下半年开始,分批进行,每次调整都将向社会公示,听取乘客意见。(葛妍)

编辑: 邓晓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