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着最后一口烟 下关电厂大烟囱10秒倒地

20.06.2015  13:04

龙虎网讯 站在下关大厦(原下关区政府)的19楼,眼前正是高耸的大烟囱,远处的江面上,船只在来往。昨天下午5点半,随着短暂而又急促的爆破声,仅仅10秒钟,这个150米高的大烟囱轰然倒地,记者所处的大楼有微微晃动。真的再见了,老下关区曾经的地标;再见了,红白相间的“大高个”。

在不久的将来,大烟囱所处的位置,将华丽变身。根据规划,有一部分用于新建道路,剩下的部分为文化用地,将建设滨江区域内配套的文化设施。具体建什么,目前还没有方案。

10秒,大烟囱先坐下后倒地

爆破前,金陵晚报记者来到下关大厦,红白相间的大烟囱十分显眼。下关滨江商务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大烟囱高150米,底部直径为9.2米,位于原下关电厂废弃厂区内,建于上世纪90年代。

昨天下午5点半,随着“10、9……1”的倒计时结束,突然传来阵阵爆破声。5秒钟后,大烟囱“坐下来”,又过了5秒,大烟囱倒地。据介绍,此次下关电厂烟囱拆除采取爆破方式,选择“高位切口、一次向西定向倒塌、爆破切口位于烟囱15米至20米位置”的方案。此次爆破共计钻孔1000余个,使用炸药200余公斤、雷管1400发、导爆管1500米。

爆破的瞬间,大烟囱吐着最后一口烟。站在下关大厦19楼,记者感到了大厦的微微震动。几分钟后,灰尘和烟雾散去,高耸的烟囱已消失不见。

你知道它为何被拆除吗?

下关电厂于2009年停产并外迁后,大烟囱就一直处于废弃状态。关于它的存与留,曾有过不同的说法。如今,它真的离去,有些人可能不明白到底为什么。

爆破前,下关滨江商务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主要源于三点原因。

第一,大烟囱处于废弃状态后,多年来再未对烟囱进行过维护。今年1月,南京市房屋安全鉴定处对烟囱进行安全鉴定,出具的意见如下:鉴于该烟囱目前已废弃不用,使用功能不再具备,且存在安全隐患,难以维护管养,因此不建议保留该特种超高构筑物,以确保结构自身以及周边安全。

第二,下关电厂有着悠久的历史,鼓楼区在实施滨江开发建设过程中,从早期就对其进行了保护和发掘。但是,大烟囱的历史很短,建于上世纪90年代。

第三,目前,下关滨江商务建设正在加速推进,滨江岸线建设也在同步进行,而大烟囱临近长江,无论是色调还是外形,都与周边规划建筑群极不协调,严重影响沿江风光带的整体风貌以及规划文化用地的开发使用。

将变身文化用地,限高40米

大烟囱拆除后,所处地块将来做什么?很多人关心这个问题。

爆破前,大烟囱周边已经基本完成拆迁。大烟囱以及周边所处的片区,根据规划,定位为高端商务区,但有三个地块除外。其中两个地块,就是大烟囱所处地块和大烟囱北侧的地块。

大烟囱位于滨江规划08-02地块内,用地性质为文化用地,限高40米。至于该地块具体建设什么项目,目前还没有方案。此外,根据规划,烟囱所在位置未来将新建一条路,地铁5号线也将从附近经过,如果不拆除的话,将来修路修地铁挖地基,都会带来安全隐患。

烟囱北侧地块,目前已拆迁完毕。这两个地块加起来近1.5万平方米,都用于文化设施建设。

周边民国建筑将“升级”保护

据介绍,伴随着烟囱所在的电厂厂区变身文化用地,周边的民国建筑,都将“升级”保护(有的已经“升级”完毕)。

1、原下关电厂码头,现为民国首都电厂旧址公园。这里曾是下关电厂的煤炭装卸和取水专用码头,电厂搬迁后停用。去年,鼓楼区对电厂码头进行改造修缮,原建筑改造为水景餐厅和展览馆;保留部分机器设备供人参观;原电厂的卸煤和取水码头,建成以工业遗存展览为特色的工业遗址公园。据悉,这里预留的3处商业用房,将用于茶社、轻餐饮等,以丰富滨江风光带的配套建设。

2、中山北路576号的民国建筑,俗称“小红楼”。该建筑被列入南京建筑保护名录,已进行修缮。小红楼始建于1928年,当时为孙中山奉安大典临时指挥部,此后移交津浦铁路局。抗战胜利后,划归首都电厂。该建筑遗址保存完好,2012年修缮一新。该遗存已列入南京市第五批重要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

3、南京火车西站,有望变身“铁路文化博物馆”。南京火车西站始建于1908年,现存建筑为1947年建造。1912年1月,孙中山由上海到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就是经过南京火车西站进入南京城的。由于南京火车西站的建筑,能展现南京早期铁路史及相关历史人物、事件,对研究近代史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南京火车西站将修缮建设成“铁路文化博物馆”,月台、候车厅、站房、售票厅都将被保留。

据悉,根据规划,电厂及周边同期民国建筑,将依托“铁路文化博物馆”,形成整体配套,服务整个滨江商务区,并辐射向全市,成为一个集人文、历史、文化、娱乐、休闲等众多属性为一体的综合体。

金陵晚报记者 李有明

通讯员 冯智勇 孙云才

来源:金陵晚报  编辑:丁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