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场协商会,平息“上访事件”

17.04.2015  17:54

  中国江苏网4月17日讯 这两天,温度一上来,金山街道迎江路中心社区十八进17号、18号楼的居民,就会跟楼下的施工人员端茶送水。双方互道致谢,其乐融融。

  把时针拨回一年前,那还是另外一幅场景:双方剑拔弩张,两栋楼的居民为此还走上了“上访”之路,部分居民甚至在市长朱晓明面前“告了有关方面一状”。

  为什么“剧情”会有如此大的逆转?

  全靠20场协商会。

  2014年初,根据规划,连接黄山北路与中华路的宝安新街开建,这条路总长700多米,而且只有30米宽,是中华路片区内的“一条小巷”,很多人都认为修这样一条路是“眨眼间的事情”。

  但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街道旁两栋居民楼的居民不仅不让施工,而且还向街道、区里直至市里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反对的情绪很激烈。

  迎江路中心社区党委书记阮庆红得知此事时,正在北京参加“参与式治理”的相关培训。她灵机一动:不妨现学现用,回去搞民主协商。

  为了做好社区议事协商会,阮庆红请来了和平路街道牌湾社区“一把手”张伟清,他多年前在破解西苑小区失管难时就曾尝试过协商会。

  准备工作很充分,但第一场协商会,主持人连会议规则都没讲完,话筒就被居民抢走。老百姓情绪激动,协商会很快变成了“吵架会”……

  “准备的东西一个也用不上。”阮庆红意识到不能照搬理论,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修改“议事日程”。第二场,她要求居民选代表,一个楼栋一个代表,不能所有人都参加。这场会尽管还是以失败告终,但总算不再互吵了。

  “休会”期间,市长朱晓明到迎江路中心社区“三解三促”,70多岁的马承舜找到朱市长反映情况。在听取街道、社区以及规划、城投等部门综合汇报后,朱晓明肯定了街道、社区开协商会解决问题的做法。

  随后,市规划、城投及江河汇项目开发方都派出议事代表,由社区主持召开协商会。第三场、第四场……一直到15场之后,各方总算有了互相倾听对方诉求的诚意。

  社区将居民反映的问题逐一归纳。居民认为宝安新街修到了居民楼“楼根”底下,一下楼就是马路,孩子老人出门不安全;原本存在的自行车、电动车车棚要推平,家里的车子没处存放;居民楼靠马路,噪音很大,不利于晚上休息。

  社区将居民诉求反映给相关部门,请他们实地考察后,拿出变通方案。

  与此同时,在长达半年的“协商”过程中,居民逐步理解到不能靠“上访”、堵门等过激行为解决问题,必须回到谈判桌上;而规划、城投等建设方也意识到,做规划、搞建设必须倾听居民意见,充分考虑居民诉求,不能“坐在办公室想问题”,有时候还要善于妥协。

  双方都有了通过协商会解决问题的意愿后,民主协商会逐步走向正规。每场会议,建设方都会派来一定级别的领导和专家参加,这样能够现场解答居民的疑问;居民代表也踊跃发言,会后将会议精神逐户传达到位,并吸收居民新的意见,带到下场会议。

  在第20场协商会上,双方终于达成了一致意见:马路在通过两栋楼时压缩路面宽度,并帮助居民建设公共车棚。

  居民表示同意,逐户签名认可。

  一月前,中断一年多的宝安新街复工。截至目前,公共车棚已经封顶,车棚建成后将开始路面施工。涉事各方都称,从20场协商会中“学到了很多东西”。(王鹏程 许传亮 石玉成)

编辑: 王高峰、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