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机构养老不再“排队+条子”

04.06.2015  20:22

  目前,本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为27%,80岁以上高龄老人为5%,老年人总体患病率高达77.3%。昨天下午,记者从市人大常委会老年权益保障法执法检查获悉,应对深度老龄化,本市在国内率先创制老年照护服务需求评估体系,推动养老保障资源配置的公平有效;本月市人大常委会将就此展开专题询问。

  迄今,养老服务已不仅是资源问题,更是资源的分配问题。在“9073”的养老格局中,市中心养老床位一床难求,是否能有一套统一的评估标准,改变长久以来“排队+条子”进入养老机构的模式?评估体系就是要有效解决“”享受养老服务,以及享受“什么样”的养老服务。

  去年底,市卫计委、发改委、民政、人社、财政等部门将分散在各个部门之间的老年服务评估标准整合完善,建立全市统一的老年照护服务需求评估体系,统筹资源,促进服务资源与老年人需求公平、有效地对接。目前,老年照护服务需求评估体系已在徐汇、闵行、杨浦、普陀和浦东新区试点。

  从今年3月启动试点到上月底,徐汇区已申请855人次完成评估419人,符合条件274人;目前已服务205人,其中居家养老106人,高龄居家91人,机构养老8人。这些老人向社区服务中心提交照护评估申请,由区级评估机构上门评估,评估结果经过测算形成不同分级,根据分级结果,统筹安排生活照料、生活护理或临床护理三种服务,逐步形成“分工明确、梯度衔接、公平轮候、能进能出”的格局。

  “统一需求服务评估体系,为老年照护建立了可预期的秩序。不远的将来,所有户籍老人都可以提交服务需求评估申请,身体条件和经济条件都将是衡量标准。”市民政局副局长蒋蕊告诉记者,以机构养老为例,老人申请后进入轮候系统,身体状况特别不好的可由绿色通道进入养老机构;困难老人可以享受政府补贴,经济条件好的老人可通过购买服务进入养老机构。

  “申城创制老年照护需求评估体系,评估大数据更事关未来养老服务体系的规划布局,因此,评估标准的科学、公开、透明,至关重要。”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辰说,评估标准和结果公开透明,可预期的轮候让需要机构养老的老人只须“排队”,不用“条子”,养老资源的配置才能实现公平有效。(记者姚丽萍)

  原标题:上海:机构养老不再“排队+条子

  稿源:中新网

  作者: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