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学生花24万上华科大 不料五年后领到假文凭

25.02.2016  17:31

  孩子高考成绩不理想,家长想花钱让孩子上名校。9年前,江苏高邮3个家庭为此每家花费8万多元,谁知4年后孩子拿到的竟是成人教育大专文凭。家长找经办人交涉,被忽悠让孩子又读了一年,“升级”为成教本科文凭;再次交涉后,经办人拿来了3张名校毕业证,上网一查竟是假证!再去找经办人,已经无法联系。

  高考成绩不理想家长找“招生人员”花钱上名校

  2007年8月,高邮某中学的3名毕业生因高考成绩不太好,不能进入理想的大学读书,情绪低落。家长们也十分焦急。

  “这时我遇到了两个武汉人,祁某和赵某,他们自称是华中科技大学的工作人员,来高邮负责招生工作。”一位学生家长楚先生(化名)说,孩子的分数肯定达不到华中科技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在交流中,对方表示可以通过特招的途径,私下安排小孩去该校读书,但是需要一笔费用。几天后,楚先生带着孩子,和另外两个高邮家庭一起跟随这两人前往武汉,到华中科技大学参观。

  “当时参观了学校的实验室、图书馆、教学楼、宿舍楼,孩子和我们都非常满意。”楚先生说,参观完学校后,他们3个家庭和祁某两人正式商谈办理入学事宜,对方称,要为孩子办理特招入学手续,每人要交8万多元。3个家庭各自商量后,都同意了。

  楚先生回来后,筹款交给对方。与此同时,孩子去学校报到、参加军训、上课,一切都步入了正轨,楚先生心里的石头终于放下了。

  只拿到成教大专文凭辗转得到本科文凭竟是假的

  2011年,这3个学生毕业了,但让这三个家庭震惊的是,他们拿到的竟然不是华中科技大学的毕业文凭,而是“华中科技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发放的大专文凭,这是一种成人教育学历的文凭。

  楚先生立即和其他两位家长取得联系,三家人一起去找当年的“招生人员”祁某。对方表示,因为他们是私下特招的,4年只能拿到大专文凭,如果想要本科文凭,还要再读一年。祁某和赵某保证,再读一年后,肯定能拿到“华中科技大学”的本科文凭。

  3个家庭无奈,只好又安排孩子在华中科技大学读了一年。2012年6月,3个孩子又拿到了“华中科技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发放的本科文凭,仍然不是他们想要的华中科技大学的本科文凭。

  楚先生等又去找祁某,祁某表示正在办理华中科技大学的本科文凭,办好后会把正式的文凭给他们。经过楚先生等再三催促,拖延了一年多以后,祁某拿来了3本华中科技大学的毕业文凭,交给楚先生等人。

  楚先生的儿子小楚知道,正式的文凭可以通过学信网来验证,然而当他把自己的学历编号输入学信网查询时,却显示没有记录。

  楚先生等人感到上当受骗了,立即拨打祁某的电话,已经无法联系。2015年年初,这三个家庭向高邮警方报案。

  上学期间曾发现异常“招生人员”称会拿到名校文凭

  在5年的学习生涯中,这3个学生有没有发现异常?

  楚先生说,其实入学不久,孩子就发现异常了。虽然是在华中科技大学校园里上课,和普通本科生使用同样的教学设备,但是他们始终挂着“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的称号。他们也曾问过祁某,祁某对他们说:“你们是通过私下的途径特招进来的,先在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上课,最后拿到的文凭是华中科技大学的,但是这件事情不能对外人讲,如果传出去,想要拿到本科文凭的还有很多,这件事肯定就要坏了。

  家长去质询祁某,也被祁某以同样的说辞安抚下来。一直到孩子们拿回大专文凭时,他们才被迫正视这个问题。

  据了解,现在3个孩子都在高邮工作、生活,他们对外还保留着名牌大学毕业生的称号,甚至连亲友、邻居都不知道详情。但是由于真实的文凭较弱,3人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这一段经历像一朵乌云,始终笼罩在这3个家庭的头顶。

  最近,两名“招生人员”中的祁某在武汉落网。在面对警方的审讯时,他对以高校招生的手段向3个高邮家庭骗钱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两人共骗到25万余元。他只承认这三起行骗,表示没有在其他地方骗过。

  “我们怀疑他们还在其他地方作过案,但是目前没有发现其他的受害人报案。我们建议受害家庭一定要及时报案,挽回损失,让不法分子接受法律的严惩。”一位办案民警表示。

  目前,另一个犯罪嫌疑人仍然在逃,本案正在进一步审理之中。

  这些常见招生骗局要注意

  近年来时有招生骗局发生,那么,考生和家长如何防范骗局?警方整理了几种常见骗局供考生家长参考:

  1“预科班

  【案例】2013年,山东某理工学院以“对口本科”名义招收3000余名学生,承诺一年后可以进入大学读本科。实际上,他们只有“中职生”的身份,来年想读大学,必须参加高考并达到录取分数线。

  【点评】这是典型的“预科班”骗局。目前只有少数民族考生才存在预科班,招生对象为少数民族。而且,少数民族考生预科班都是在各省的招生计划中明确列出的。

  2有熟人在学校招办

  【案例】2013年,福建发生一起招生诈骗案:孩子想上厦门一所大学,分数差了几分。家长找一名自称是厦门警察的网友帮忙托关系,但花了22万,孩子还是没能上成,还发现这个警察是冒充的。

  【点评】这类骗子一般自称是招生院校或招生办某领导的熟人、亲戚,声称能够“低分高录”。而他们的最终目的,就是从家长手中骗取大量钱财。

  3混淆成教自考

  【案例】本案即是典型案例。

  【点评】招生骗子故意混淆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助学辅导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声称只要交钱就可以上大学,甚至重点大学。考生花钱后,拿到了录取通知书,才发现就读的是自考试点班、成教班等。

  4谎称有军校名额

  【案例】辽宁何女士的孩子高考成绩只有200多分,但她轻信别人通过运作能搞定某军校名额,于是先后给中间人55万余元。然而,她最后发现,孩子就读的学校不是军校,而是一个计算机培训班。

  【点评】由于军校招生和普通高校招生有一定的区别,所以骗子重点盯的对象。他们往往谎称军校有地方招生指标,欺骗考生家长,有的甚至伪造印章和部队证件,以“军校扩招”为幌子向考生及家长寄发“国防生预录通知书”,骗取钱财。事实上,军校和其他高校一样,招生有着十分严格的程序和规定。军校招生没有计划外名额,也不会委托中介或个人招生。除收取国家规定的费用外,不会收取考生任何费用。

编辑:珊珊